塔里木河上游绿洲农田土壤酶学指标特征及其对土壤质量的指示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9yky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质量反映并代表土壤的健康状况,是土壤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其好坏取决于土地利用方式、管理方式、生态系统类型以及土壤多种内部属性的相互作用。土壤质量评价及土壤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农田土壤可持续管理中的重要思想和依据。本文以塔里木河上游绿洲阿克苏绿洲为研究对象,在划分评价单元的基础上,对各单元采样并选择多类土壤酶指标以及土壤理化指标进行实验室分析,研究各类土壤的酶学特征及酶活性与理化因子的对应关系;确定以对外界干扰敏感的酶学指标为主的最小数据集,系统评价阿克苏绿洲农田土壤质量现状;在利用农田产量持续指数验证土壤质量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棉田土壤生产力与控制棉田土壤质量变化的关键变量间的关系模型。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土壤酶活性特征分析结果表明:0-80cm土层范围内,绿洲农田土壤酶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各耕作方式下土壤酶活性差异显著,连作棉田的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随连作年限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蛋白酶和脲酶活性保持平稳水平,水稻/棉花轮作、棉花/打瓜套作模式最利于土壤酶活性提高,打瓜/红枣套作模式会明显降低土壤酶活性,棉花/茴香套作的酶活性与连作棉田相差不大。  2.绿洲农田土壤酶酶促反应总趋势表现为随底物浓度增高反应初速度逐渐增大。不同耕作方式下5种土壤酶动力学特征有一定差异性,土壤过氧化氢酶含量(Vmax)在长期连作棉田中较高,碱性磷酸酶和脲酶含量随连作年限增加先提高随后降低,各年限土壤蛋白酶含量大致相同,蔗糖酶含量20a棉田最高,多种模式中水稻/棉花轮作和棉花/茴香套作模式酶含量相对较高。过氧化氢酶酶促反应速度(Vmax/Km值)随连作年限递增,碱性磷酸酶、脲酶随年限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蛋白酶在各年限间酶促反应速度大致相同,蔗糖酶15a、20a棉田酶促反应速度高于5a、30a棉田。不同种植模式过氧化氢酶酶促反应速度相差不大,轮作、套作模式碱性磷酸酶酶促反应速度均比20a棉田有所提高,蛋白酶酶促反应速度棉花/茴香套作最高,蔗糖酶在打瓜/红枣套作和棉花/茴香套作模式中较高,脲酶酶促反应速度表现为20a棉田高于其他模式。  3.利用冗余分析法研究土壤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7种理化因子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有机碳>速效磷>pH>土壤含水量>速效钾>电导率>全氮。有机碳、速效磷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素,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与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速效磷含量与蔗糖酶活性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他理化因子与土壤酶活性未呈现显著相关性。  4.构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绿洲农田土壤质量评价。不同年限连作棉田土壤质量评价结果为:15a>20a>30a>5a;不同种植模式土壤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棉花/打瓜套作>水稻/棉花轮作>打瓜/红枣套作>20a棉田>棉花/茴香套作;建立棉花产量预测模型:y=109.900+78.880x1-0.823x2+0.095x3+3.984x4+3.862x5-94.160x6-0.009 x7。
其他文献
红蓼是一年生高大草本,花果期6~9月份,高1-2米。水红花子,为红蓼(Polygonmu orientale L)的干燥成熟果实。分布于辽宁、江苏、山东、吉林、四川等省。野生于溪边、路旁、河岸、草地、山坡等处,也有栽培。其性寒,味咸。主要用于治疗胃痛,食积,消化不良,肝硬化腹水,肝脾肿大,小儿疳积,风湿关节痛,急性结膜炎,颈淋巴结核等。还具有抗肿瘤、抑菌、利尿作用,现代临床用于治疗肝硬化、乙型肝炎
冬小麦、夏玉米是山西省的主要粮食作物,灌水、施肥是提高其产量的主要措施。但现有的灌溉方式多采用大水漫灌,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施肥方式为撒肥,用量大、不均匀、易淋失。因此,采用先进灌溉技术、实施节水高效的灌溉制度是山西省节水农业的现实需求,也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节水技术中微喷灌和滴灌水肥一体化应用广泛,但是山西粮食作物的应用尚少。为此,本研究在晋南临汾盆地进行田间试验,采用滴灌、微喷灌及大
自20世纪末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累计种植面积已达到20亿公顷。中国政府对粮食作物转基因研发的战略是保证抗虫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转基因的研发力
本文研究了冬、春两季火烧对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相应火烧处理下优势种本氏针茅的生理指标变化,得出以下结果:   (1)不同火烧处理对群落特征产生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