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老年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社会现象日益严重,如何养老已成为全世界各国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在人口老龄化和“服务分散”的背景下,“整合照料”理念是国外解决有限的养老服务资源供给与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同样,在家庭结构小型化和传统家庭养老供给功能弱化的背景下,中国也面临着养老服务资源分配不均衡和供需失衡的问题。“整合照料”理念下,“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是养老服务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通过协调整合养老服务供给侧的多元主体,为老年人提供连续高效的养老服务,提升老年群体晚年生活质量,是国外“整合照料”养老服务发展及政策改革的方向。当前,国内老龄化形势严峻,有限的养老服务资源与养老服务需求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给养老服务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通过借鉴国外“整合照料”理念,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对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促进老龄事业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模型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和论证,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服务链理论和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在分析文献、研究数据和具体案例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困境和对策。通过对不同地域的5707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老年人养老需求的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模型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当代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意愿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层次性”等特点,并通过分析国内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可知,国内养老服务供需失衡的问题比较突出,其主要表现在养老服务供给政策“碎片化”、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养老服务内容上缺乏差异性与连续性、养老服务供给质量不佳、医疗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再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证进一步研究发现,造成国内养老服务供需失衡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养老服务政策执行存在偏差。各地区养老服务政策的制定只是紧紧效仿中央宏观的政策出发,没有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造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和效力欠佳的情况。其次,养老服务政策内容单一。在出台的大量养老服务的政策中,大部分内容较为单一,无法使相关的部门产出联动效应,导致政策与政策上难以形成合力。第三,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界限模糊,供给上存在错位和重叠,各个主体之间缺乏协调机制。第四,养老服务需求表达渠道不畅通,老年人无法向供给侧真实的反馈自己养老服务意愿选择。另外,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供给引导需求”的现象。第五,医养融合效力不高,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没有通过有效的结合方式很好的发挥医养效果。第六,评估与监督机制不健全。评估机制的不健全,造成老年人在享受养老服务时无法获得切实自身的养老需求内容;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也是造成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根本原因。最后,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不合理,并存在素质较低、人员队伍不稳定、缺乏职业认同感等问题,也是造成国内养老服务供给失衡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在借鉴国外社区“整合照料”养老服务政策的基础上,为国内“整合照料”养老服务政策的实现途径提出几点建议。具体在“整合照料”养老服务政策改进、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整合、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评估与监督机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和加强舆论宣传及强化孝老文化等方面提出建议。从而丰富国内养老服务体系,实现整合照料养老服务的具体方法,探索新型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促进社区老龄事业和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