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从人格特质的视角着手,运用Greenwald A.G的多因素特质内隐联想测验(Multifactor Trait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MFT-IAT),探讨人格障碍个体的外显人格特质和内隐人格特质。方法在南京审计学院澄园书院大一新生和大二学生中发放问卷,根据学生自愿情况,共发放1200份人格障碍诊断量表(PDQ-4)和大五人格问卷中文版简版(CBF-PI-B) 。收回有效问卷1019份。统计PDQ-4得分,根据总分是否大于和等于42分,将被试划分为人格障碍倾向组和人格正常组。人格障碍倾向组173人,人格正常组846人。按照自愿的原则,邀请人格障碍倾向组和人格正常组做内隐联想测验和SCID-Ⅱ访谈,最终应约人数分别为:人格障碍倾向组51人,人格正常组31人。对人格障碍倾向组先进行SCID-Ⅱ问卷访谈,确诊人格障碍40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25人。对人格正常组31人中10%个体即3名学生进行SCID-Ⅱ问卷访谈,访谈结果均为未患人格障碍。人格正常组中男生18人、女生13人。最终,人格障碍组和人格正常组(共71人)完成内隐联想测验。结果1.对人格各维度进行内隐测量结果显示:在大五人格各维度上均表现出显著的内隐人格效应;具体表现是:内隐人格各维度的相容反应时均低于不相容反应时,具有统计学意义。2.人格各维度内隐效应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大五人格各维度上的内隐效应并不完全一致。对内隐人格重复度量的检验结果表明:内隐人格各维度得分在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3.外显人格各维度比较结果显示: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尽责性维度得分、宜人性维度得分、开放性维度得分、情绪稳定性维度得分、外向性维度得分,其中情绪稳定性和外向性得分比较接近。4.PDQ得分与外显人格、内隐人格相关性结果显示:PDQ-4得分与外显情绪稳定性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与外显人格其余各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DQ得分与内隐外向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5.对人格障碍组和人格正常组外显人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情绪稳定性和宜人性这两个维度上得分有显著性差异,其余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对人格障碍组和人格正常组内隐人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在尽责性维度上两组得分有显著性差异,在其余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6.外显人格性别差异结果显示:在宜人性维度上,男女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内隐人格性别差异结果:在尽责性维度上,男女得分有显著性差异。7.PDQ得分对外显人格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尽责性和宜人性维度得分可以用来解释PDQ得分;PDQ得分对内隐人格回归分析结果:尽责性维度得分可以用来预测PDQ得分。结论1.大五人格各维度内隐效应不同。宜人性维度内隐人格效应最为明显,其次是外向性维度,然后是尽责性维度和情绪稳定性维度,这两个维度的内隐人格效应较为接近,最后是开放性维度。2.外显人格特质和内隐人格特质关联性很小。3.外显人格特质中尽责性和宜人性对人格障碍有明显影响;在内隐人格特质中,尽责性对人格障碍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