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语行为在人际交流中有着重要作用。当我们在道歉,打招呼,请求,抱怨,邀请,恭维和拒绝时,我们都在实施言语行为。拒绝言语行为是人类交际中一种普遍现象。然而拒绝会威胁到对方的面子,所以拒绝言语需要运用一定的策略去降低面子威胁的程度。新闻发布会是各国政府为直接向新闻界以及公众发布消息,解释重大事件而举办的活动。新闻发布会中的信息通常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敏感问题。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面对记者的提问发言人必须十分的巧妙且充满警惕性。当问题涉及到高度机密和国家利益等等话题时,发言人必须在复杂的情景中做出最恰当的语言选择。他们不得不使用拒绝策略。笔者通过网络随机下载中美新闻发布会各50篇,时间跨度为2012年7月至2012年9月。以布朗等人的面子和礼貌理论为基础,结合了定量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探究中美两国新闻发言人对拒绝言语策略使用的异同,并对此加以分析。研究发现:一、美国新闻发言人要比中国新闻发言人使用较多的直接拒绝策略。面对记者的提问中方侧重使用无法回答和不愿回答拒绝策略。在很大程度上,美国新闻发言人不仅仅使用不愿回答和无法回答这两种拒绝策略,在拒绝时,他们还使用“不”来拒绝回答记者问题。二、中美新闻发言人倾向使用间接拒绝策略。在两组数据中最常用的策略是“回避”(中方:45.76%;美方:16.02%)。美方在“回避”(中方:45.76%;美方:16.02%),“无确认消息”(中方:16.95%;美方:1.94%),“表明态度或愿望”(中方:19.49%;美方:0.47%)的使用中少于中方。中方新闻发言人在使用“提供他法”(中方:5.51%;美方:8.97%),“允诺”(中方:0.42%;美方:2.78%),“反问”(中方:0;美方:3.15%)策略上少于美方发言人。同时,在美方数据发现了大量的踌躇标记语,然而这一发现并没有出现在中方数据。三、本研究从高低语境文化,修辞学角度,宗教起源,面子方面和思维方式的角度分析了上述异同。本研究既验证了以前相关研究的部分成果,延伸了汉英拒绝对比,同时也有利于记者和电视观众等进一步了解此类言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