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中枢性神经系统疾病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痴呆症中最常见的病,也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退行性疾病[1],属于中医内科学“痴呆”、“呆病”等范畴。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T)和广泛神经元缺失三大病理学改变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典型特征。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不明确但其中炎性反应是获得多数学者公认且最显着的病理生理要点[2][3],炎性反应在阿尔茨海默病病情发展全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它促进了Aβ的沉积,导致神经元丢失和认知障碍[4],所以本课题通过嗅三针对切断和保留嗅神经不同分组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海马APP/Aβ表达的干预效应及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Aβ沉积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月龄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为AD模型组,嗅三针组,盐酸多奈哌齐组,嗅三针+嗅神经切断组,并选取同窝阴性小鼠10只作为对照组。嗅三针组选取穴位为两侧迎香及印堂穴。盐酸多奈哌齐组以3mg/kg/d的剂量,对其进行灌胃,1次/日,5日为一个疗程,休息2天,共进行4个疗程。嗅三针+嗅神经切断组先施行嗅神经切断术,再选取两侧迎香及印堂穴施针。分别以Y迷宫测定其认知功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海马APP/Aβ蛋白及PI3K蛋白和AKT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全部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统计软件SPSS 17.0处理,实验数据以X±S表示。结果:(1)在Y迷宫测定中,对于小鼠电击总数、出错总数以及记忆出错总数,AD模型组次数均增多,嗅三针组和盐酸多奈哌齐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说明嗅三针组和盐酸多奈哌齐组的干预对AD模型小鼠的认知功能起到了改善作用,嗅三针+嗅神经切断组与AD模型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说明经由嗅三针+嗅神经切断干预后小鼠的认知功能没有得到改善。(2)嗅三针干预组可以显着减少海马区APP蛋白、Aβ蛋白的表达,效应与盐酸多奈哌齐组无显着性差异,说明嗅三针干预AD小鼠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减轻小鼠海马区APP蛋白、Aβ蛋白的表达,改善小鼠认知能力;嗅觉神经切断组即使在嗅三针的干预下也并没有减少APP蛋白、Aβ蛋白在嗅神经切断后,干预效应不显现,说明嗅三针通过激活嗅觉通路发挥对APP蛋白、Aβ蛋白的干预效应,且嗅三针干预效应的发挥有赖于嗅觉通路的完整性。(3)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模型组海马内的PI3K、AKT蛋白表达均低于空白组。实验结果表明APP/PS1小鼠的PI3K/AKT信号通路受到了激活,嗅三针干预组和盐酸多奈哌齐组可以显着降低AD小鼠海马PI3K、AKT蛋白的表达,影响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促进Aβ的降解清除,进而提高AD模型小鼠的认知功能,而“嗅三针+嗅神经切断组”对小鼠海马PI3K、AKT蛋白表达没有显着影响,提示嗅三针对于AD小鼠海马PI3K/AKT信号传导的干预效应是基于嗅觉通路的完整性的基础之上的。结论:综合本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嗅三针”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Aβ沉积,从而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