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养老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的养老保障问题特别是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显得尤其突出;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所关注的重点是在城镇,而广大农村则游离于制度之外,农村老龄人的养老,主要是依靠制度外的供给。当前,在农村家庭日益核心化,而社会养老保险、养老机构等老年人照料服务又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农村老年人老无所养的现象将较逐渐显现。那么,如何构建一种新型的农村养老模式,既能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又不会给国家造成很大负担?其构建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是怎样的?这将是一个既具理论价值,更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XL县老年人生活状况、养老意愿和养老机构现状的调查,发现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很难使农村老年人有幸福的晚年。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农村老年人家庭观念重,不轻易离开家庭、离开子女,而农村的养老院条件较差且床位建设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致使完全依靠机构养老也有困难。因此,在社会养老保险尚未完全实施、传统养老模式无力支撑的情况下,在农村发展集中自助型养老模式,利用老年人自身资源,发挥政府引导支持作用,发展庭院经济,实现以院养院,对于减轻农村养老压力,对于“未富先老”的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以西方的活动理论和老年亚文化群,还有家庭养老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新型的农村养老模式——农村集中自助型养老,它是一种自愿性的农村老人集体协作互助的养老服务方式,介于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发展小型经济,让老人做到部分或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养活自己。对于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需要在不断完善这种新型养老模式所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必要的配套措施,依此保障这种新型养老模式的顺利实施,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