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经洞”发现以来,绚烂而沉重的敦煌文化重新进入人们视野,敦煌题材小说作为敦煌文化的审美化表征,表现出了地域文化的特质。作家由于对敦煌文化的价值以及与“藏经洞”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识深度、广度的不同,思考历史与现实的立场和出发点不一,在各自的文学作品中呈现出了不同的创作风貌,本文旨在分辨这些异同并探讨差异形成的原因。“文学敦煌”建构与书写的背景和基础、书写的缘由、呈现的形象和书写中的得与失,是结构文章的逻辑思路。基于这种思路,本论文共四章。绪论部分阐述三个问题。第一点阐述本论题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点梳理本选题的研究现状。第三点阐述本论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论文的第一章概述敦煌题材小说和这类小说创作的背景和基础,从敦煌文化特点的两个关键词入手,回顾敦煌历史与文化,从小说素材所涉及的年代,将这一类小说分为历史题材小说和现实题材小说,又按照小说叙事的手法和技巧,将第一类历史题材小说分为纪实和非纪实两大类分别加以概述。第二章分析作家写作的缘由。中外作家基于不同情感、立场所呈现出的多样的敦煌情结。有外国作家对中国古代西域的向往,有中国作家对历史细节的重现和对民族伤痛的反思,也有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和对现实苦难的渲染。第三章从历史、想象和文化符号三个层面,分析这些作家所塑造的敦煌形象。第四章主要是对敦煌题材的小说的价值与反思的探讨。从文学的价值、历史文化的价值和敦煌题材小说的创作缺陷与反思三节来进行分析。结语是敦煌题材小说的未来之路,从小说的创作与研究两个层面,展望敦煌题材小说的创作方向,并呼唤区域文化与区域文学研究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