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以火针针刺经筋结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并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为切入点,以经筋为病“当所过之处为痛”和“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为理论依据,结合VAS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测量、简化Fugl-Meyer评分、水肿评分等评价指标,以明确根据“当所过之处为痛”及“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理论运用火针针刺经筋结点对缺血性脑卒中并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及分析火针针刺经筋结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并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关系。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0例缺血性脑卒中并肩手综合征病人,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以普通针刺治疗为对照组,以火针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为治疗组。一般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按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控制基础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可采取个体化用药),避免用止痛药,对症治疗和防治其它并发症,适当加强营养,患侧肢体均采用良肢位摆放,患侧下肢均对症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患者取侧卧位或仰卧位,按《中国经筋学》相应的取穴方法进行选取肩峰、天露次、天宗次、肩内陵次、肩痛点次、臑会次、举肩次、鱼际次,选用中细号火针,在选定经筋点上涂以一层薄薄的万花油后,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赤,快速准确针刺选定经筋点,宜快进快出,深度因局部肌肉丰厚程度而异,出针后按压针孔。每两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取侧卧位或仰卧位,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中相应穴位定位选取健侧头针运动区下2/5,患侧肩三针,挛三针,天宗,肩髑、肩髂、肩贞、曲池、谷合、中渚。先针头针,快速运针1分钟后留针;次针极泉,进针后泻法得气后出针,余穴按泻法或者平补平泻法运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出针。每天1次,每周五次,14天为1个疗程。以简化Fugl-Meyer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测量、水肿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所有指标均于第1次治疗前、本次研究最后1次治疗的第2天,观察期为14天。将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测量、简化Fugl-Meyer评分、上肢水肿评分,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VAS疼痛评分均降低(P<0.01),肩关节活动度(ROM)均增大(P<0.01)、简化Fugl-eyer评分均提高(P<0.01)、水肿评分均降低(P<0.01);3.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VAS疼痛评分、水肿评分较对照组低(P<0.01),肩关节活动度(ROM)较对照组大(P<0.01);两组治疗后简化Fugl-eyer评分相当(P>0.05)。研究结论火针针刺经筋结点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疼痛、水肿及肩关节活动度,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