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伊斯兰文化语义探微——以王岱舆《清真大学》为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khoan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回族的世界观,以《清真大学》为例,针对其具有伊斯兰色彩的词语,从文化语义的视野,揭示其涵义。   决定一个词语的语义,显然离不开通篇文章的写作动机。因此,首先必须为该书的伊斯兰身份定性,随后并且再细分他的具体课题的性质。为此,本文认为大多数有关伊斯兰教的定义未能显示他的宗教纲领,只是把阿拉伯语Islam的词义为和平当作伊斯兰教的定义,明显的可见这是未能令人满意的。因此,本论文建议,直接以“作证之言”为伊斯兰教的定义是最恰当不过的。在此基础上,最后确定了所谓《大学》是苏菲修持之学的同义词。   本论文研究所得,认为该书的主题是作证;按照作证的层次,有礼乘、道乘和真乘之分,以界定修持的深度。   本论文的主要成绩是以较详细的说明,从法理上、伦理上及超越性解读作证的文化涵义;结论是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答案,即是从最高的超越性到统一性再到个人的个体性是世俗的一般生活方式,而对于苏菲或任何希望提升个人的人格的人,必须要回去到超越性的生命素质。没有作证的真实实践,不但不可能有苏菲修持之道;作者相信,他也是伊斯兰教的产生力量的永久的泉源;即通过不同层次的认主独一,而提升信仰者抵达回归至最高存在的精神素质。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当代苏联文学的奇观,即艾特玛托夫的创作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开放体系的关系,并以此为出发点,论述了艾特玛托夫对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开放体系的贡献。社会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三毛作品传入大陆并在大众读者中引发热读浪潮,直到新世纪仍不断再版销售。然而,批评者在关于三毛的文本主题、创作风格、艺术形象等阐释上长期处于停滞的徘
赋话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赋学研究有着相当高的学术价值。清代浦铣是第一个以赋话命名赋学著作之人,并著有两本赋话传世:《历代赋话》和《复小斋赋话》
《说文解字》中的佩饰词散见于《说文解字》的多个部类,本文从佩饰词的词义入手对《说文解字》中的佩饰词进行研究,先对《说文解字》中的佩饰词进行分类,并对其中的重点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