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核桃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根、茎、叶、果等不同组织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共获得27株内生真菌。从分布来看,核桃不同部位所获得的内生真菌数量不同,在分离纯化的27株内生真菌中,根部得到8株,占总数的29.6%;茎部得到11株,占总数的40.7%;从叶部和果实中得到的内生真菌较少都是4株,分别占总数的14.8%和14.8%。由此可知,核桃内生真菌主要分布在植株的根和茎中。不同部位分离内生真菌的数量、种类和分布不尽相同,这就表明核桃的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在差异。以5种植物病原真菌为测试菌种以及小麦作为化感作用测试受体,对27株核桃内生真菌进行代谢产物活性筛选。确定R8F、R9G为活性筛选试验的目的菌种。从根部分离到的菌株R9G的发酵液对14种植物病原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抑制率在50%以上的有6种占总数的42.9%;且对14种测试病原真菌的抑制率都在39%以上;R9G的发酵液对小麦幼根和幼芽的抑制率分别为,82.60%和63.64%。这说明R9G对所有测试病原菌具有很强的广谱抗菌活性,对小麦也具有很强的化感活性。对核桃内生真菌R9G发酵液萃取物进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R9G发酵产物不同萃取相对31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大小是: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萃余水相。且乙酸乙酯萃取物对31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大小在50%及以上的有28种占总数的90.32%,抑制活性大小在70%及以上的有21种占总数的67.74%,抑制活性大小在90%及以上的有5种占总数的16.13%。这说明R9G发酵产物中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物质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相中;R9G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5种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a=0.05水平上各组间均值方差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但组间均值多重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R9G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不同浓度梯度对31种植物病原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a=0.05水平上各组间均值方差分析和组间均值多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对具有活性的菌株R9G进行液体发酵。提取其次生代谢产物粗品(35g)。运用硅胶柱层析、C18柱层析、SephadexLH-20柱层析、薄层制备层析及重结晶等各种分离纯化手段,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和光谱分析(UV,MS,IR,NMR,DEPT,HMQC和HMBC),最终确定了其中2个化合物的结构:化合物A为3β-羟基-5α-胆甾烷;化合物油B为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