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猛复苏,自上世纪90年代股票市场逐步发展,但与全球最发达的股票市场美国相比,我国股市投机氛围浓厚,各项制度不完善,大涨大跌现象实属频繁,股市波动极其不稳定。而利率作为调控金融市场的核心之一,对股市调控力度大,影响迅速,逐步取代货币供应量成为货币政策的调控手段之一。根据理性预期理论和有效市场理论,只有未预期的利率变动才会影响股市波动。此外,由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状态影响不同,因此股市波动也存在非对称性差异。本文以中美两国股市波动为研究对象,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隔夜利率作为中国利率变量指标,以美联邦基金日利率作为美国利率变量指标,运用ARIMA预测模型,将利率变量分解为预期和未预期两个部分。基于EGARH模型,研究未预期视角下利率变动对中美两国股市的非对称性影响,绘制信息冲击曲线,探讨非对称性的具体表现。实证结果表明,未分解的利率变动与股票市场收益率呈正相关,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隔夜利率每变动1%,其股票市场收益率同向变动0.28%,美联邦基金日利率每变动1%,其股票市场收益率同向变动0.16%。在未预期视角下,利率变动与股票收益率呈负相关关系。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隔夜利率每变动1%,其股票市场收益率反向变动0.14%。美联邦基金日利率每变动1%,美国股票市场收益率反向变动0.24%。因此在未预期视角下,美国股票市场比中国的股票市场反应及时,变化幅度更大。除此以外,两个国家的股票市场均存在非对称性,利空消息对股票市场收益率的冲击均大于利好消息对股票市场收益率的冲击。与此同时,中国和美国的股票市场波动对利空消息和利好消息的反应存在差异性:当利空消息出现时,中国股票市场遭受到0.1282倍的冲击,美国股票市场受到0.3503倍的冲击,美国的股票市场波动更为剧烈。当利好消息出现时,中国股票市场受到0.1154倍的冲击,而美国股票市场受到0.0009倍的冲击,中国的股票市场波动的幅度大于美国股票市场的波动幅度,利好消息能够减缓美国股市的波动。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探讨中美两国股市存在差异性的具体原因,从监管层面、股票市场机制层面以及投资者防范未预期利率风险层面提出政策建议,为我国政府制定并完善利率市场机制提供理论支持,对投资者正确评价市场状况、提高投资效率提供重大指导。该论文有图11幅,表13个,参考文献8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