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收入财富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在金融市场上的经济活动,是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根据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持有依然以现金和存款为主,家庭新增投资几乎都在储蓄上。对大多数中国家庭而言,家庭金融资产组合风险化程度低,对风险金融资产的配置不足,使得资产在家庭层面上就得不到保值增值。同时,我国地大物博、地域间特征明显,区域与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人文环境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区域间家庭金融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的状态。2017年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显示东部地区家庭人均财富分别是中部、西部地区的2.03倍和2.63倍。2012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表明,东中西部地区家庭股票市场的参与率分别为13.5%、4.9%、4.1%,呈现较大区域差异。因此,从区域角度入手,探讨不同区域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以及影响因素的差异,并为各区域家庭金融的发展提供相关建议,希望能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价值。首先,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其次,将我国东中西部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差异进行统计性描述和影响因素分析。再次,对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总结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结论表明,不同区域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因素存在不同,且各因素的影响效力也不一样,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主要结论如下:(1)金融总资产对家庭参与金融资产配置可能性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金融总资产的正向作用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并通过显著性检验。(2)住房因素对家庭进行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是否有两套以上住房对东中部地区家庭的影响作用为正,西部地区的作用为负,且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差异显著。(3)受教育年限对家庭进行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受教育年限对家庭进行金融资产配置可能性的影响中,中部地区的正向作用明显大于东西部地区的正向作用。在参与程度上,受教育年限对中西部地区家庭的正向影响明显大于东部地区家庭。但只有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差异显著,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差异不显著。(4)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对家庭参与金融资产配置可能性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影响作用为正,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作用为负,并且西部地区的负向作用比中部地区更大。但只有东部地区的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