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社区医务人员是各类职业人群中的一种特定类型的职业群体,作为社区卫生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除了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工作之外,还承担了集社区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共六位于一体,以健康档案的形式构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的工作。日常工作强度比较大,工作时间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故职业紧张度问题尤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中心的医务人员不同程度的患有因职业紧张度而引起的失眠,焦虑等症状。并且中心的近3年的离职率正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研究主要探究影响社区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紧张度的因素,以量表的形式来对评价中心医护人员的紧张情况进行评估,从而给出相应的对策来控制职业紧张度。研究主要是针对慢性工作压力和过度职业紧张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在这两种情况下,都会使社区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紧张、角色冲突等影响,进而影响到对工作的满意度。研究表明,在两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上均能达到较好的效果,通过对JCQ和TABP两问卷使用Cronbach’s α系数进行同质性信度检测。研究结果显示30~45岁年龄段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度程度高于46岁以上的医务人员(P <0.05),主要体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医务人员在单位是业务骨干承担的工作量大,同时在家作为家庭支柱承担家庭的重担,面对这双重压力自然使得这部分医务人员的职业紧张度很高。包括影响职业紧张度的家庭经济收入情况,也能会对各种健康结果产生影响。医务人员的人均家庭收入也直接影响着职业紧张度,研究表明医务人员的职业紧张度与其家庭收入呈负相关。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是因为医务人员生活质量和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降低,由于家庭经济水平低,无疑造成医务人员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心理压力。之所以会明显影响到作业人员的职业紧张度,主要是由于倒班作业的工作节奏不容易把握,生物节律也容易被打乱,需要应对较多的突发事件。因此,需要积极的寻找应对方式来缓解职业紧张度,B型行为个体所产生的职业紧张反应比A型行为个体弱。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职业任务、应对方式、A型行为、年龄、工龄、性别等是职业紧张度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