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特奏名制度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ma123ertswe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社会统治者推行的是"重文抑武"的治国策略,在宋代读书、科考成为众多士人学子们的唯一选择,因此,宋代作为科举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社会也被称为"科举社会"。科举制度发展到宋代一朝,变得更加制度化,也更加完备化。宋统治者大开科举之门,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因此,放宽了科举考试的考生资格限制,宋代统治者无论是从考试的内容还是考试的程序上,都做了制度化的规定,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宋代在扩大科举取士的同时,也广开恩科。特奏名制度作为宋代科举中的一种恩科制度,也是一个仅存在于宋代的特殊存在,对更好的研究和把握宋代科举社会的内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特奏名制度的创立和实施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因素,从社会大背景来说,是宋代建国者在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践行"重文抑武"的治国的策略的具体措施,是科举取士制度成为大家普遍认可的选才制度的主流文化的应运而生,是宋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从统治集团来讲,是维护和巩固统治地位的必要手段,是笼络和安抚士人学子,缓和社会矛盾的怀柔政策,是推行社会教化,形成良好风尚的有效措施;从社会大众角度来讲,是他们实现入仕为官的可取途径,是他们苦读经书、参加科考的动力。特奏名制度的考生的资格条件是在满足正奏名的基础上,根据考生的年龄和积累的举数而予以赐名。考生获得赐名时大都年老,甚至有的考生至死都未能达到特奏名制度的举数要求。特奏名制度的创立和实施在宋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积极的一方面来看,它维护和巩固了赵宋王朝的统治地位,为统治者广罗天下贤才治士,安抚和笼络笼络天下士人学子的心,极大地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安稳,也促进了宋代民间社会建设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增强了国家整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吸引力。但是,特奏名制度的实施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它使士人学子们开始不务实学,虚度年华,形成了堕化的社会风气,另外,特奏名取士人数的增多也加剧了宋代"冗员冗官"的弊端,获得特奏名赐名的又都是年迈无实学之人,导致宋代官僚队伍的素质低下。因此,本文对特奏名制度的创立背景缘由,以及其制度设计与历史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全面的分析,力求客观了解和把握特奏名制度,从而形成一个对特奏名制度较为公正理性的认识。这对我们更好地了解宋代社会以及科举制度有着极大的帮助。对我们在当下如何实现古为今用,更好地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历史过往经验中借鉴可行性的启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车用空调涡旋式压缩机阀片工作在交变载荷及高温环境中,阀片的性能及寿命影响整机性能。基于此,使用Star-CCM及ABAQUS软件作为流固耦合平台,建立了阀片的流固耦合双向仿真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