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合物为主的化学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微囊藻毒素的致毒机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CLHQC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囊藻毒素(MCs)是由蓝藻产生的一类具有肝毒性的天然毒素。它们能够通过饮用水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因而受到广泛地关注。三位不同的研究人员在1990年几乎同时发现MCs能够强烈抑制蛋白磷酸酶1和蛋白磷酸酶2A的活性,该机制被认为是MCs主要的致毒机制。然而,近些年的研究发现MCs还有其它的致毒机制,如氧化损伤、内质网应激和代谢紊乱等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毒理学研究还发现MCs具有多器官毒性。这些研究都预示着还有未知的靶点蛋白与蛋白磷酸酶共同操控着MCs的致毒机制。  为了全面揭示MCs的致毒机制,研究人员以各种模式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蛋白质组学为技术手段研究了MCs暴露前后生物体器官中蛋白表达谱的整体变化情况。通过分析表达异常蛋白质的功能,得到了一些有关MCs致毒机制的信息。但是这些研究只能提供一些间接信息。因为我们完全不知道这些表达发生变化的蛋白质是因为MCs与其结合而引起的变化还是因为其它靶点蛋白的间接调控而引起的变化。这极大的影响了我们全面了解MCs的致毒机制。  以化合物为中心的化学蛋白质组学(CCCP)因其结合了亲和层析和蛋白质组学的优点,是最经典也是最有效的筛选靶点蛋白的方法。为了更好的了解MCs潜在的致毒机制,在本文中我们以该技术筛选了斑马鱼和大鼠肝脏总蛋白提取物中与MCs具有相互作用的蛋白。首先,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自制了一种高容量的MC-RR亲和层析柱。随后利用自制的MCs亲和层析柱结合双向电泳和生物质谱筛选了斑马鱼和大鼠肝脏蛋白总提取物中与MCs具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利用生物统计学软件分析这些蛋白质的功能,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MCs致毒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讨。本研究的结果为我们全面了解MCs的致毒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本文在制备MC-LR完全抗原和固定化酶技术的基础上,制备了一种以壳聚糖为载体的新型MC-RR亲和层析柱,并对制备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结果表明,戊二醛浓度为6%的壳聚糖载体与NH2-MC-RR在pH值为9.2的缓冲溶液中反应17h,每克壳聚糖载体能够固载10.6 mg MC-RR。远高于前人制备的MC-LR亲和层析柱(1mg/g),为后续的CCCP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我们首次运用CCCP法筛选斑马鱼肝脏总蛋白提取物中与MCs具有相互作用的蛋白。通过亲和封闭实验,发现共有17种蛋白与MCs具有相互作用。我们对这些蛋白质的功能进行了鉴定并归类。结果显示这些蛋白具有不同的功能并且涉及到许多生物进程,如:细胞骨架的组装、蛋白质水解、脂类代谢和氧化应激反应等。通过整合前人有关MCs的研究,发现其中的一些蛋白能够作为MCs肝脏损伤的生物标志物。此外,实验结果还说明除了抑制蛋白磷酸酶的活性,MCs在细胞内的分布及其与其它靶点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调节了MCs的整体毒性。  3.当我们以大鼠肝脏蛋白总提取物为研究对象时,共有46种蛋白质与MCs具有相互作用,其中包括一些首次发现与MCs致毒机制相关的蛋白。我们对这些蛋白质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提供了直接的化学和生物化学证据帮助我们在蛋白水平了解MCs的多重毒性。a:MCs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驱动因子,其神经毒性是由线粒体损伤引起的。b:MCs通过抑制PPAR信号通路从而导致高甘油三脂血症。c:首次发现DDB1在藻毒素致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MCs可以与金属蛋白质直接结合,巯基不再是与蛋白质结合的唯一条件。
其他文献
在我国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飞速发展的同时,土地资源的短缺以及直流接地极极址选择的较高要求等因素,使共用接地极技术应用广泛,所以直流接地极工作环境日益复杂与严峻。单极大地运行方式下的散流过程中温升会导致接地极周围土壤局部硬化、甚至接地极烧毁等问题,或者产生埋地金属设施的腐蚀和变压器直流偏磁等影响。故对直流接地极的散流机理及温升过程进行精确模拟及分析,并研究地下暗河、岩石层等特殊块状土壤结构下接地极的接地
发、变电站接地网对于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接地网因长期埋在地下,运行条件恶劣,腐蚀不可避免,从而导致电气性能的恶化,严重时将直接危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种简单、准确、无损的地网状态检测方法,实现不断电、不开挖情况下的状态检测,以便及时发现故障,防患于未然。目前,神经网络、主元分析和指定元分析等信息处理技术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这为解决接地网故障诊
国网发展策划部以A+~E类供电区划分为基础,在2014年2月发布了配电网典型供电模式库,目的是用以指导配电网的统一标准化建设。伴随着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的配电网应能满足经济性和可靠性等目标最优的要求。除单独研究配电网的接线模式和供电模式的技术指标外,还需考虑模式的动态建设问题,即在特定条件下一种模式到另一种模式的过渡。本文主要是对基于配电网典型模式的动态优化建设展开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研究的是
西藏雪鸡(Tetraogallus.tibetanus)是雪鸡属鸟类中分布海拔最高的种类,隶属于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雪鸡属(Tetraogallus)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自新疆西南部,向
近年来,风力发电以技术成熟、成本低和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优势成为新能源发展最快、最具竞争力的技术。风电场接入电网后与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已不能忽略。如果风电机组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Low voltage ride through,LVRT),当电网电压降落后,风力发电机组会大面积脱网,对电网稳定性造成影响。永磁同步发电机组(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
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能作为新型清洁能源已经成为目前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低压配电网的电能质量与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人们的正常用电密切相关。然而,非线性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以及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给低压配电网引入了大量的谐波,严重降低了低压配电网的电能质量。因此,研究谐波的治理方法,提高配电网的电能质量,对电网和电力用户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讲述了与谐波相关的概念、产生原因、发展历程
  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现已建立了3000多个独立的水稻T-DNA标签株系。通过对3000多个独立插入系的T1代的初步筛选,现已获得208个具有表型变异的突变体,突变形状如株高矮化
该论文以"芦选一号"甘薯盆栽苗叶片、叶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建立甘薯愈伤组织诱导和扩繁体系,并以从叶片诱导产生的均匀一致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干旱和盐胁迫对细
谐波抑制在提升电能质量以及保障供用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有着关键性作用;无功功率不仅对于供电侧来说十分重要,而且在负载的正常运行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伴随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的飞速发展,大量的非线性负载涌现在电力系统中,由此带来的谐波污染和无功功率问题愈发严峻。在上述背景下,一方面可以对谐波进行抑制,另一方面又可以补偿无功功率的有源电力滤波器则受到了国内外学者们的青睐。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主电
岩藻糖化糖胺聚糖(Fucosylated glycosaminoglycan,FG)是棘皮动物来源的含岩藻糖基侧链的糖胺聚糖衍生物。FG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含岩藻糖基侧链的GAG衍生物)和药理活性(强效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