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虾和纽鳃樽种群生态学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814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南极普里兹湾海域的磷虾和纽鳃樽在空间分布上磷虾密度较高的站位几乎全部位于64–67oS之间。各航次中站位之间磷虾密度变异较大,大多数年份磷虾密度最高和最低值之间相差两个数量级。除2007/2008年未采集到南极磷虾外,从1999/2000到2009/2010年高速采集器和IKMT均采集到幼体后期磷虾。南极磷虾密度年际变化明显,高速采集器采集的南极磷虾平均丰度和生物量最大值为1442.3ind/1000m3或582.6g/1000m(31999/2000),最小值为58.2ind/1000m3或19.5g/1000m(32005/2006);IKMT采集的磷虾平均丰度和生物量最大值为79.7ind/1000m3或27.9g/1000m3(2001/2002),最小值为1.4ind/1000m3或1.0g/1000m3(2008/2009)。IKMT的磷虾丰度和生物量明显小于高速采集器,而且两种网具所采集的南极磷虾密度最大和最小值出现的时间不同,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采样网具、时间、位置及方法不同造成的。南极磷虾种群结构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2001/2002、2004/2005和2009/2010年,种群中磷虾未成体的比例超过10%,表明南极磷虾种群存在较强的补充群体,但在其他年份磷虾种群补充较弱。2002/2003、2008/2009和2009/2010年种群中3DF和3EF的比例都非常高,表明种群已进入产卵期。采样时间分别在1月中旬到2月中旬、1月底到3月上旬和12月下旬,推测这是南极磷虾种群的产卵高峰期。2001/2002和2004/2005年种群中主要以次成体2F及未受精雌体3AF为主,受精雌体的比例较低,说明在南极磷虾种群正处于发育期。两年采样时间基本在1月中下旬到2月中旬,推测磷虾种群的产卵时间可能晚晚于2月中旬。2005/2006年2F和3AF的比例也比较高,同时种群中出现一定比例的3EF,表明种群已经开始产卵。1999/2000和2004/2005年幼体的发育状态较低,2001/2002年幼体发育状态较高。通过磷虾体长眼径的分析发现,2002/2003年南极磷虾的生长状态最好,而1999/2000年磷虾的生长状态最差,在其他年份南极磷虾基本处于正常的生长状态。磷虾的生长状态与海冰消退早晚密切相关,消退较早磷虾生长状态较好,消退较晚,生长状态较差。纽鳃樽在普里兹湾海域的出现频率比较低。海域中共发现两种纽鳃樽,2001/2002、2004/2005和2009/2010年,纽鳃樽为Salpa thompsoni;2002/2003,2005/2006、2007/2008和2008/2009年,纽鳃樽为Ihlea racovitzai,主要分布于近冰缘区。2005/2006年纽鳃樽种类为S. thompsoni,其分布的纬度较高,位于66–67°S之间。2002/2003年纽鳃樽的平均丰度最高,为124.0ind/1000m3,而在2008/2009和2009/2010年丰度非常低,平均值分别为2.1和2.2ind/1000m3。纽鳃樽S. thompsoni的丰度随纬度的升高出现降低。2.南黄海海域的磷虾和纽鳃樽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南黄海海域太平洋磷虾出现两个高峰期,分别在春季(5月份)和秋季(10月份)。春、冬季水温较低,成体分布范围较广;夏、秋季表层水温急剧升高到20℃以上,太平洋磷虾成体主要分布在黄海冷水团海域。5、9和12月,磷虾幼体主要分布于外海海域,3、6和8月主要位于浅海区域。5、6月份太平洋磷虾种群主要以磷虾幼体为主,其他月份种群中磷虾成体的比例非常高。在南黄海太平洋磷虾分布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太平洋磷虾比较适宜生活的水温是8–16℃。梭形纽鳃樽从2006年12月份在南黄海海域大量出现,种群均以复体为主。梭形纽鳃樽单复体的分布和丰度都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大多数月份该种主要分布在外海海域,仅在6月份其分布的海域扩展到近海区域。2007年5月份梭形纽鳃樽爆发,单复体的平均丰度非常高,分别为5.8和79.7ind/m3。6月份梭形纽鳃樽复体的平均丰度更高,为122.8ind/m3,而单体的平均丰度略有降低,为5.0ind/m3。梭形纽鳃樽的昼夜垂直移动行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海域略有差别。在S1-4站位,12月份梭形纽鳃樽复体在0–50m的水层中表现出不规则的昼夜垂直移动,但从未到达底层(50–70m)。从中午到傍晚主要分布在表层,之后移动到较深的水层(10–30m),而单体由于数量较少而未进行昼夜垂直移动分析;5、6月份,该种单体和复体都出现了明显的反向昼夜垂直移动,即白天迁移到表层,夜间向底层迁移。在S3-3站位,12月份梭形纽鳃樽复体也表现出不规则的昼夜垂直移动,在夜间有向下移动的趋势,在06:00时到达最底层,白天主要分布在20m以上的水层中。5月份梭形纽鳃樽单复体昼夜垂直移动不明显,白天主要集中在20–30m的水层中,夜间主要分布在0–20m水层。梭形纽鳃樽复体的平均体长在4月份最大(7.85mm),而在6月份最小(3.45mm);单体的平均体长在12月份最大(19.28mm),4月份次之(14.24mm),而在5月份最小(7.13mm)。在6个月份中,种群中发育期复体(2–7mm)在复体个体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其变动范围在43.3%(4月份)–92.2%(3月份)。单体种群中,5月份幼体(0–7mm)所占的比例最高,而在12月份和8月份,未成熟单体(15–25mm)和成熟单体(≥25mm)所占的比例较高。3.磷虾和纽鳃樽的相互关系在南极普里兹湾海域,除2004/2005年南极磷虾和纽鳃樽S. thompsoni的分布出现重叠外,在2001/2002和2009/2010年南极磷虾和纽鳃樽S. thompsoni的空间隔离非常明显。南极磷虾和纽鳃樽在丰度上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当S.thompsoni丰度较高时,次年磷虾丰度较低,这与海冰情况关系密切。南黄海海域太平洋磷虾和梭形纽鳃樽空间分布上出现重叠,空间隔离不明显。5月份,梭形纽鳃樽丰度与太平洋磷虾卵及幼体的丰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其他文献
浮游有孔虫B/Ca比值主要受控于海水pH,可作为重建过去碳酸盐化学的替代性指标,进而为探究地质历史时期大气pCO2和全球碳循环提供依据。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除已确定公式或方法的浮游有孔虫种外,浮游有孔虫B/Ca分配系数KD的主控因素是海水温度还是[CO32–]仍具有不确定性,溶解作用也可能会影响浮游有孔虫的B/Ca比值。为了提高我们对于浮游有孔虫B/Ca古海洋代用指标的理解,本文测量了热带西太平
上层海洋是海洋运动以及大气和海洋之间进行动量,热量和水气交换的主要场所。湍流引起的垂向动量、热量及物质的混合是上层海洋的重要物理过程。研究上层海洋的垂向湍流混合及其影响要素对海洋运动以及气候变化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垂向动量、热量及物质的混合系数是海洋动力数值模式中动量、热量及物质垂向混合强度的指标。由于海洋动力数值模式时空分辨率的限制,模式的空间网格和时间步长的精度不能分辨湍流尺度的运动,需要通
黑潮入侵南海是一种发生于吕宋海峡附近的重要物理现象,它对于南海东北部各尺度的动力过程均有着很强的调制作用。本论文主要基于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ROMS)海洋模式以及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CNOP)方法,从最优前期征兆(OPR)和最快增长初始误差(OGIE)两个角度研究了黑潮入侵南海的可预报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黑潮入侵南海的最优前期征兆位于吕宋海峡南部的海洋上
本论文通过调查东海陆架区、渤黄海海区及桑沟湾海区不同生物地理分布类型砂壳纤毛虫的分布模式,探究不同季节各生物地理分布类型砂壳纤毛虫(近岸型、暖水型、北方冷水型)在中国近海的交汇情况,以及海流、水团等物理因素对其交汇情况的影响。东海陆架区主要为暖水型和近岸型砂壳纤毛虫的交汇。暖水型砂壳纤毛虫垂直分布模式为斑块状,通常有1-3个丰度极大值,所有断面暖水型砂壳纤毛虫的丰度高值区(丰度极大值的1/3)形成
寄生性甲藻阿米巴藻(Amoebophrya)是一类营寄生营养方式的真核生物,广泛寄生于甲藻类、纤毛虫类、放射虫类等浮游生物,在全球各大洋寡营养水体和近海富营养水体环境中普遍存在。近年来,阿米巴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独特作用受到国际上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并逐渐成为国际上海洋微型生物研究的新兴热点之一。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这类寄生性甲藻在我国近海海域广泛存在;然而,由于难于建立实验室培养体系,目前我
甲壳动物具有独特的内分泌调节系统,调控包括性别分化、生长和蜕皮等生理过程。研究表明,甲壳动物的“眼柄—促雄性腺(androgenic gland,AG)—精巢”内分泌轴在雄性性别分化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目前除了对AG分泌的胰岛素样促雄性腺激素(insulin-like androgenic gland hormone,IAG)在雄性性别分化中的功能研究已经比较多以外,该内分泌轴调控过程中其它关键
本文通过对IODP346航次于冲绳海槽北部所钻取的U1428和U1429站两个长钻孔岩芯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沉积矿物(碎屑矿物、单矿物以及粘土矿物)分析及沉积物地球化学(同位素和常微量元素)分析,研究了中更新世以来冲绳海槽北部沉积物输入演化历史及其控制机制,重建了东亚东部边缘海尤其是浙闽隆起带的演化,建立了黑潮强度演化指标,并且探讨了黑潮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结果表明,末次冰期以来冲
目的分析国际和国内艾滋病服药依从性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文献来源,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分析发文量、国别、机构与研究核心和前沿。结果共纳入WoS文献5 383篇、CNKI文献1 098篇。国内研究较国际起步晚,但二者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美国发文量位居首位。研究热点集中在影响因素和干预手段,国际相对国内有更多的
学位
本翻译报告的翻译内容选自教育研究报告Assessing Underserved Students’Engagement in High-Impact Practices(《受教育不足学生参与高影响力教育实践的评估报告》)中的第二部分。本章节通过开发探究式的模型,探索评估受教育不足学生参与高影响力实践的定性方法。该文本属于信息类文本,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笔者主要选取了归化策略和交际翻译理论对译文进行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