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加入WTO的承诺,中国自2006年12月11日起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中国银行业由此进入与外资银行同台竞技的时代。中外资银行各具优势,而既有的关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文献更多关注中资银行如何改进不足,而较少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其比较优势。中资银行具备外资银行短时间内无法复制的某些特定优势,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国有商业银行在营业网点和市场份额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国有商业银行既有的组织架构和网点分布并非依据市场化原则设立,无法很好地适应金融业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尽管国有商业银行也在积极改进其组织架构,但从改革的成效来看,经过小修小补的组织架构设置仍然无法充分发挥其网点优势,甚至成为阻碍国有商业银行有效提升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除了参与外部竞争的要求外,股份制改革和成功上市等内部压力也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应加快组织架构的优化。而就目前的文献来看,这一领域的系统研究还处于空白,这也使得本文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优化的研究,能够充分释放和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优势。在对既有的组织架构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国有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现状、演进路径以及当前组织架构模式所存在的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论文在委托一代理理论框架下,对国有商业银行最优管理层数进行探讨,论证国有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优化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模型构建对扁平化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优化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模型分析。在对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优化的典型案例分析和国际经验借鉴基咄上,论文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优化的模式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尝试地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在于:1、国内既有关于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优化的研究仅限于定性分析和逻辑推演,本文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下,通过构建模型分析了商业银行实现组织架构扁平化优化的现实性,为商业银行推行事业部制和业务单元制提供了理论基础。2、既有的研究往往将商业银行组织架构扁平化简单地等同于“总行管理部门—底层业务部门”,本文对此加以修正,对扁平化过程中的组织架构模式设计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3、在理论探讨和模型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优化的原则,并设计了扁平化、垂直化和矩阵化改革过程中的具体模式。此外,运用案例分析等管理学研究方法,以佐证论文的研究结论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