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当13亿中国人期盼已久的“奥运脚印”伴着心跳声从长安街大步迈向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时,一场让世界为之震撼的视觉文化盛宴,吹响了以新的媒体技术为主力军,抢占大型公共艺术范畴内眼球争夺战的号角;随后,2009年春晚舞台100%LED数字影屏覆盖,创作的全新影像效果;2009年建国60周年大型烟火晚会的精确数字远程调控;2009年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当48台高科技的巴克投影灯(全世界共70台)将一座高达26米的泰山拔地而进,直耸入天时,新的数字媒体艺术这一组合拳,彻底击破了传统公众审美心理防线。新的媒体技术以势不可挡之势,将人们带入了一个以直观的视觉形象、声音符号为主流、个人沟通与公共沟通等数字媒体为基础的新的媒体环境。人类艺术的每一次飞跃几乎都是借助科技的翅膀与科技比翼双飞,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与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当代艺术的高度自觉性、自由性及兼容性,使其主动吸纳新科学技术的养分,以寻求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有形的艺术提供的视觉功能,而在新媒体艺术的介入与影响下,参与艺术满足各种感官的需要,甚至于利用无形来获得虚拟的情感体验,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艺术寻求发展的一种契机。本文就是探讨当前壁画艺术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下,不懈地追求着适应时代发展进步的生态空间,当壁画艺术的“褶皱”被一层层打开时,其中正是蕴藏着社会公共艺术发展和艺术创作的巨大机遇。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前言,简单介绍了新媒体技术的成熟与发展给当前壁画艺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当前壁画艺术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下自觉与技术紧密结合,寻求自身新的生态空间。第一部分,壁画的概念,包含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说法,本文就是在广义的壁画概念的基础上对当前壁画艺术的生态空间所做的研究。第二部分,当前壁画艺术的生态空间,当前壁画艺术存在于一个充满“褶皱”的生态空间中,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会激发壁画艺术的生态空间,产生新的发展领域。从时代背景上看,当前壁画艺术处于数字、信息时代;从审美心理的选择上看,当前壁画艺术需要更多的内容上的参与和形式上的多元。第三部分,新媒体技术参与下的当前壁画艺术,新媒体艺术的概念、发展阶段和互动的审美特征;新媒体技术参与下当前壁画艺术的特征,包括科技性、创造性、非时空性和公共性四个特征,其中创新性又包含观念的创新和手段的创新两个方面,非时空性包含体验性和互动性两个方面;当前壁画艺术分为静态社会生态空间和动态多维度生态空间两个方向,静态社会生态空间从壁画的依附体、绘制方法和功能上加以论述,动态多维度生态空间从时代、材料技法、文化上加以论述。第四部分,壁画艺术在新媒体技术参与下的艺术创作分析,新媒体技术参与下的影像装置艺术作品,为壁画艺术在科学技术下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开发利用的生态空间。本文分别介绍了新媒体技术下的人像互动艺术、声光交互装置艺术、声像互动艺术、身体影像艺术、数字影像幕墙艺术、社会观念强化性表述艺术、动态多媒体公众艺术等八类影像等七类艺术创作的特点分析。第五部分,新媒体技术参与下对壁画艺术的影响,分为积极因素和消因素两个方面。积极因素从表现内容、表现方式和公共性内涵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消极因素从依赖性、感官性、随意性、复制性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结语:新媒体技术参与下对当前壁画艺术生态空间研究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