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机膜具有优越的耐高温性、高油分浓缩性、防腐蚀性、耐酸碱性、超强的清洁性和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等特征,在工业污水特别是含油/有机污染物废水的处理与循环利用中更具优势和应用前景。采用资源丰富、成本低的天然无机纳米材料,制备出合成方法简单、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无机膜材料是目前发展的重点。本文以天然凹凸棒(ATP)为原料,采用不同添加剂,通过简单的悬浮液铸膜法制备出ATP基薄膜,再通过低表面自由能材料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改性,使得薄膜由双亲性转变为超疏水超亲油性。采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测试(BET)、X射线衍射仪(XRD)、拉伸应力-应变、热重分析(TGA)等多种分析手段对薄膜进行测试和表征,并结合吸附实验和油水分离实验对超疏水超亲油ATP基薄膜(PAT薄膜)的选择性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1.以棒状的ATP纳米微晶粒为原料,自制二次纸浆纤维素纤维为添加剂,制备了ATP基薄膜(ATP1),对薄膜的形貌特征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ATP1通过低表面自由能材料PDMS改性,制备得超疏水超亲油的ATP基薄膜(PAT1),PAT1对水的接触角为163o,滑动角为4.2o。结果表明:当ATP与添加剂的质量比为5:1时制备的薄膜,其抗拉强度(σκ=6.14 MPa)最优,热稳定性和机械柔韧性良好,对水和氯仿混合溶液的分离效率可达91%,同时具备稳定的可再生性和耐酸碱性,能够应用于油/水的快速分离。2.以MnO2纳米线为添加剂制备得ATP基薄膜(ATP2),经PDMS气相沉积制备得超疏水、亲油的ATP基薄膜(PAT2)。采用SEM、BET、拉伸应力-应变、TGA等多种方法对薄膜进行分析表征,研究了ATP2的介孔结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以及超疏水性、选择分离性、可再生性和耐酸碱性。研究结果表明:ATP2具备良好的机械稳定性、耐高温性、超疏水亲油性、选择分离性、可再生性和耐酸碱性,能够有效分离水中的油和有机污染物,在提纯、分离、石油泄漏清除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3.采用医用脱脂棉纤维为添加剂制备得ATP基薄膜(ATP3),经PDMS/甲苯溶液改性制得超疏水膜材料(PAT3)。并通过SEM、XRD、TGA、拉伸应力-应变等分析方法对该薄膜的形貌特征、耐高温性和机械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TP3的制备过程为物理制备,整个制备中ATP的晶型没有发生改变;PAT3对水的接触角为159°,具有超疏水性、可再生性和在p H≈3-11范围内的耐酸碱性,对油/水混合溶液具有优良的选择分离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