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犊牛免疫力分析及LPS刺激下的免疫应答反应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cq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断奶应激会影响犊牛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功能,降低采食量和日增重,并增加患病概率。犊牛免疫系统是面对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断奶应激会影响犊牛免疫系统功能。各类疾病发生的概率断奶犊牛与哺乳牛和青年牛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断奶时免疫力的变化及其对病原的免疫应答反应研究有助于阐明断奶犊牛患病机制并提高断奶犊牛福利。方法:1.于江苏省某奶牛场分别采取7、30、60(断奶)日龄犊牛和100、365日龄青年牛全血10 mL,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常规,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与应激、炎症、生长相关细胞因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氧化爆发产生的活性氧(ROS)。2.挑选健康的断奶犊牛16头,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颈静脉注射LPS(O111:B4)400 ng/kg(N=8),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N=8),观察LPS刺激后犊牛的生理变化,并于注射前和注射后2,4,6小时采血样10 mL,进行血常规及血浆中免疫、炎症相关指标测定。结果:1.断奶犊牛与其他日龄奶牛免疫力相关指标的比较60日龄断奶犊牛其白细胞计数为9.85±3.06×109/L,单核细胞绝对值为1.07±0.40×109/L,淋巴细胞计数为4.50±1.48×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为4.27±1.34×109/L,单核细胞百分数为11.07±1.53,淋巴细胞百分数为45.67±6.81,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为43.25±6.39,红细胞计数为10.81±0.87×1012/L,血红蛋白含量为113.13±11.80 g/L,平均红细胞体积为31.15±2.49,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为10.40±0.76,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336.13±3.98 g/L,红细胞宽度为 18.89±1.17fL,血小板计数为456.20±201.67×109/L,血小板压积为0.26±0.05%,血小板平均体积为4.90±0.19fL,血小板分布宽度为15.13±0.18 fL。白细胞计数受日龄影响显著(P<0.05),365日龄青年牛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其他日龄牛(P<0.05)。淋巴细胞计数受日龄影响显著(P<0.05),60日龄犊牛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7日龄犊牛(P<0.05)较其他日龄奶牛无显著差异。淋巴细胞百分数受日龄影响显著(P<0.05),60日龄犊牛淋巴细胞百分数显著高于7日龄犊牛(P<0.05)较其它日龄奶牛无显著差异。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受日龄影响显著(P<0.05),60日龄犊牛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显著低于7日龄犊牛(P<0.05)较其他日龄奶牛差异不显著。日龄对单核细胞计数、单核细胞百分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受无显著影响。日龄对红细胞计数有显著影响(P<0.05),60日龄犊牛红细胞计数显著高于7、365日龄牛(P<0.05),较其他日龄差异不显著。血红蛋白含量受日龄影响显著(P<0.05),60日龄犊牛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30、100日龄奶牛(P<0.05),与其他日龄奶牛差异不显著。红细胞比容受日龄影响显著(P<0.05),60日龄犊牛红细胞比容显著低于30日龄犊牛(P<0.05),较其他日龄差异不显著。平均红细胞体积受日龄影响显著(P<0.05),60日龄犊牛平均红细胞体积显著低于其他日龄奶牛(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受日龄影响显著(P<0.05),60日龄犊牛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显著低于其他日龄奶牛(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受日龄影响显著(P<0.05),60日龄犊牛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显著低于365日龄奶牛(P<0.05),显著高于7、30日龄犊牛(P<0.05)。血小板计数受日龄影响显著(P<0.05),60日龄犊牛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100、365日龄奶牛(P<0.05),较其他日龄差异不显著。平均血小板体积受日龄影响显著(P<0.05),60日龄犊牛平均血小板体积显著低于100、365日龄青年牛(P<0.05),较其他日龄差异不显著。血小板分布宽度受日龄影响显著(P<0.05),60日龄犊牛血小板分布宽度显著低于365日龄奶牛(P<0.05),较其他日龄无显著差异。血小板压积受日龄影响显著(P<0.05),60日龄犊牛血小板压积显著高于100、365日龄青年牛(P<0.05),较其他日龄差异不显著。60 日龄犊牛血清 TNF-α、IgG、cortisol浓度分别为 233.15±18.39ng/L、18.47±1.51μg/mL、0.66±0.01μg/mL。血清Cortisol浓度受日龄影响显著(P<0.05),60日龄犊牛血浆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365日龄牛(P<0.05)。60日龄犊牛中性粒细胞在氧化爆发时,每两万个细胞产生活性氧(ROS)的荧光值为22915.8±4232.85。不同日龄奶牛中性粒氧化爆发时产生活性氧(ROS)的量受日龄影响显著(P<0.05)。60日龄犊牛中性粒细胞氧化爆发产生活性氧的量显著高于30、60日龄奶牛(P<0.05)。2.断奶犊牛LPS刺激下免疫应答反应LPS刺激后犊牛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犊牛平均体温于4 h下降到37.77℃,出现低体温症和呼吸困难,部分犊牛出现粘膜发绀、咳嗽出血,其中3头死亡的现象,死亡率为37.5%。剖检显示肺和肝脏出现弥散性出血点。LPS刺激两小时后白细胞计数从15.12±2.71×109/L 下降到 5.312±0.47×109/L,淋巴细胞计数从 6.64±2.55×109/L 下降到3.05±0.22×109/L,单核细胞计数从 1.45±0.14×109/L 下降到 0.42±0.03×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从7.03±0.82× 19/L下降到1.83±0.32×109/L。血液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在刺激后2小时内出现显著下降(P<0.05),分别下降了 74%、54%、70%并持续下降到4小时;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在刺激后2h显著升高(P<0.05);血小板计数极显著下降(P<0.01),血小板压积极显著下降(P<0.01),血小板平均体积显著增大(P<0.01)。血液中IL-4、IL-8、IL-12、IL-17、TNF-α、皮质醇等细胞因子含量随LPS刺激时间无显著变化。LPS刺激6小时后血清IL-6实验组为13.68±0.81 ng/L,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gG实验组血清含量为26.96±1.27 μ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PS刺激后IFN-γ血清中含量为1307.06±69.88 n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断奶应激主要影响犊牛红细胞功能及血小板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氧化爆发功能,造成断奶犊牛整体免疫力下降。同时,断奶犊牛在LPS(O111:B4)刺激下免疫应答反应激烈,出现严重呼吸道症状、低体温症和休克。血液免疫细胞短时间内大量迁移进入组织,并伴发凝血。上述症状表明60日龄断奶犊牛对LPS(O11:B4)的抗性低于其它日龄奶牛,生产实践中应该加强断奶犊牛的防护,防止大肠杆菌感染,并进一步研究断奶犊牛大肠杆菌感染机制,以期为抗病育种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走姑娘"是贵州东南黎平、从江等侗族聚居地区男女交结朋友、选择伴侣的传统民俗,是南部侗区民族认同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既在表现形式上沿袭了侗族社会以血缘、地缘为基础的
随着新能源并网规模的逐渐增大,并网变流器的功率逐渐提高,为了减小开关损耗,变流器的开关频率随之降低,采用数字控制的并网变流器延迟环节的影响,会随着开关频率的降低变得不可忽略。因此,需要进一步对LCL型并网变流器控制性能进行分析,系统动态特性主要针对dq轴耦合问题展开,稳定性方面主要针对低频振荡问题展开,具体研究包括:(1)给出变流器拓扑及控制,使用复矢量对不同功率等级的变流器建模,通过双边频响曲线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一篇篇高达数千字的非虚构作品,依然能够凭借自身的魅力,获得人们的青睐,说明非虚构写作有其存在的社会价值。集真实性、故事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非虚构作品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传播。从2015年起,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和文化公司纷纷开始搭建非虚构写作类微信公众平台。在发展过程中,“真实故事计划”、“人间the Livings”、“正午故事”等平台脱颖而出,“ONE实验室”、“地平线”等平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Density Parity-Check,LDPC)是当前性能最优的纠错码之一,其性能接近香农限,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存储和各类通信标准领域中,在2016年召开的3GPP会议中,LDPC码被确定为5G通信中增强型移动网络(enhance Mobile Broadband,e MBB)的编码方案。随着5G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物联网等技术将广泛运用,是未来5G通信中m
汞作为一种有毒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一样,具有生物蓄积性、持久性和全球迁移性等一系列环境化学行为。大气汞来源有自然源和人为源,工业燃煤是人为源中汞的主要来源,虽然煤炭
灌浆结实期高温是当前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环境因素,因此研究高温条件下稻米淀粉形成过程的调控机制是培育具有稳定优质性状的水稻品种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蜡质基因(Waxy,Wx)是控制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关键基因,在栽培稻中存在多个重要的复等位基因,因此是稻米品质改良的重要选择位点。Wx基因表达易受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利用课题组前期创建的携带不同Wx等位基因(Wxlv,Wx
自适应技术是提高MIMO系统性能的关键技术,而这些技术都需要提前知道收发端的CSI。实际系统中,反馈时延和信道时变特性会导致CSI过时,从而损失信道容量。信道预测是一种基于历史CSI来预测未来CSI的一种技术,可以有效地弥补过时CSI所导致的信道容量损失,提高系统性能,因而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不同信道模型的特点,研究了相应的信道预测算法,主要贡献和创新为:1、提出了一种适用于3D PRC
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存环境的变化,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第一。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癌症患者的生存周期相对延长,但人们在重视延长生命的同时更加注重生命的质量。癌症难以治愈,并且预后较差,容易造成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和灵性方面的失调。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灵性需求,满足患者的灵性需求有助于改善他们的健康结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重
珠海地区地层多为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地质条件复杂,而盾构隧道绝大部分建在市区,线路上方存在较多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施工的技术难题多,导致土压平衡盾构施工难度较大。本文依托珠机城际盾构隧道(1#~湾)区间,对我国复合地层小半径曲线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是迫切而重要的。本文在搜集珠机城际盾构隧道1~湾区间和横~四区间盾构掘进参数和地质参数的基础上,对复合地层掘进参数的统计规律、模型预测掘进参数
由于存在机械性能不足,抗氧化、抗菌性低等问题,壳聚糖(chitosan,CS)膜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很多相关研究都致力于寻找来源广泛、能够确保食品安全、抗氧化、抗菌性能高的材料来改善CS膜性能。目前,通过添加天然多酚类物质以扩大CS膜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采用共价或共混方式将多酚类物质(如茶多酚、没食子酸、姜黄素等)添加到CS膜中,制备相应的多酚-壳聚糖共价膜或共混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