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语是一种非社会行为,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独特的意义。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在幼儿园喜爱的活动之一,其轻松自由的环境氛围与丰富多样的区域材料能够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将自己更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透过幼儿自语来探索幼儿内心的想法,使幼儿教师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发现幼儿,对幼儿教师全方位了解幼儿有着潜在的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自语不单单是一些简单无意义的词汇,而是增加了更多具有自我认知与调节功能性的词汇。当幼儿自语的内容被其他幼儿所关注时,通过幼儿之间的互动便会形成新的兴趣点在幼儿群体中扩散,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社交能力,也使得班级中其他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发展。本研究选取保定市一所公办园的三个中班班级,以班级的幼儿为观察对象,并从每个班级中选取两名教师为访谈对象。观察的内容为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的自语,采用观察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分析。通过观察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语,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与编码,将自语的类型从内容的角度划分为字词愉悦型、回忆重温型、想象创造型。从作用的角度划分为工具辅助型、情绪释放型;将自语的特点归纳为广泛性、媒介性、时代性、想象性;将自语的功能归纳为生动游戏的功能、锻炼意志的功能、语言习得的功能、促进社交的功能。最后得出结论及教育建议。研究者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的第一条结论为中班幼儿在不同区域中所使用的自语类型有所差异,其中字词愉悦型自语在建构区使用频率最高;回忆重温型自语在美工区出现频率最高;想象创造型自语在建构区、益智区、美工区、角色区出现频率基本持平;工具辅助型自语在益智区出现频率最高,在角色区出现频率最低;情绪宣泄型在每个区域中出现的频率基本持平。研究者得出的第二条结论为幼儿教师对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语认识不足,通过研究者在园观察与访谈发现幼儿教师对待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语关注度低。研究者对待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语提出的建议为丰富区域材料与幼儿词汇量、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以自语为依托实施支架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