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存疑的无罪判决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t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无罪判决而言,新《刑事诉讼法》已经确定了疑罪从无原则。但是由于司法观念文化、司法权力格局、被害人心理情绪、司法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原因,“有法可依—疑罪从无原则已经确立”与“有法必依—真正能够对疑罪案件依法宣告无罪”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要在全社会普遍树立无罪推定、疑罪从无依然是“路漫漫其修远”。法院审判是刑事诉讼实现法律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针对刑事司法实践中频繁出现的冤假错案以及证据存疑的无罪判决难的实际问题,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无罪裁判机制,正确把握疑罪从无,保障人民法院能够依法合理地进行无罪判决,这是我们司法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论证证据存疑无罪判决的理论基础,接着说明证据存疑无罪判决目前的中国现状以及从立法、司法机关内部、诉讼观念、法官的裁判能力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导致证据存疑无罪判决难以作出的原因并讨论了证据存疑无罪判决难以作出而导致的种种现实危害。在本文的第三个部分也对大陆法系以及英美法系中有关证据存疑无罪判决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考察,试图得到能够解决我国证据存疑无罪判决难这个实际问题的相关借鉴。最后,提出本人关于构建科学合理的无罪判决机制的几点设想,希望能够为推动司法体制的改革与进步贡献一点绵薄之力。同时透过对无罪判决的研究,也能够有效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权,积极维护司法机关的公信力和权威以及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其他文献
摘 要:选择契合的美术鉴赏方法,能使鉴赏变得更有针对性和深度,也更容易把握作品的主题与灵魂,激发鉴赏者内心深处的情感,理解作品的个性化语言魅力,并促使鉴赏者求同存异出新意。  关键词:美术作品;鉴赏方法;灵活运用  当我们的学生面对品类丰富、风格多变、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时,想要引领他们更好地鉴古今、评优劣、定高下,鉴赏的方法就显得很重要。  一、巧用社会学式的鉴赏方法擎住作品的灵魂  社会学式的鉴
1978年12月,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先后出现了“两个凡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教条主义和指导思想多元化等“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中
<正> “综合治理官厅水库,恢复官厅水库饮用水源功能”是国务院批复的《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提出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官厅水库建于1954年,位于北京西北100km
随着磁场模拟技术的发展,多种磁源能够对目标磁场进行精细化的模拟,传统的磁场判定方法难以对其相似情况进行度量.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Fréchet距离的磁场相似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