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意”是解读中国现代抒情散文的关键之词,它具体表现为二十世纪现代文人普遍追求散文诗意和诗化的创作现象,还表现为广泛存在的以诗衡文、以有无诗意作为评判散文艺术水准高下的文艺批评模式。本文作者针对这一现象,运用中国传统诗学、西方现代诗学和文艺心理学等理论资源,从传统境界、心理结构主义和诗性文化的角度解读抒情散文诗意的生成机制;同时对“五四”以来现代文人追求诗意的流脉进行了全面的疏理,并将现代抒情散文的诗意呈现类型概括为日常的、浪漫的和象征的三种。寻找发现“诗意”与“现代性”的内在联系,考察中国现代抒情散文的“现代性”特质,论证中国现代抒情散文命名的合法性,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成果和收获。具体论证思路为:1、鲁迅的《野草》标志着中国抒情散文的诗意境界开始从古典向现代转换,这是一部能确立中国散文现代性的作品。2、颓废与进步是“现代性”的两幅面孔,把“颓废”的情绪体验表现为一种特殊的诗意境界,这是中国二、三十年代文人散文的创作思潮和精神主题之一。3、在20世纪中国,“游”不仅仅是一种诗性的体验,它还是一种与现代文人切身相关的“现代性”的体验。4、国家和民族间的战争是现代文明的恶果,战争迫使中国现代散文的“抒情”和“诗意”发生转型,从而使之带上了鲜明的现代的国家/民族/时代的精神烙印。“诗意”是中国现代文人艺术精神的表现,是中国现代抒情散文做“现代性”解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