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废热回收用换热器的结构优化与换热效果预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eng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铁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热释放到隧道空气中。以往学者尝试利用地埋管换热器回收地铁隧道周围土壤中的废热,或者在隧道排风井设置对流型空气换热器回收隧道空气中的废热,但是存在土壤热失衡、回收热量较少或者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热回收效率低等问题,难以推广应用。由于地铁列车产生的废热大部分直接释放到了地铁车站段隧道空气中,因此通过分析地铁隧道内空气流动和温度分布特征,提出一种用于回收地铁车站隧道空气废热带有纵向翅片的管排式换热器,该管排式换热器悬挂于地铁隧道侧壁,靠近地铁隧道废热产生源地铁列车,依靠制冷剂和空气的换热提取隧道内空气中的废热。本文调研分析地铁隧道内空气流速变化规律,将复杂的换热器工作条件简化为无车通过时的自然对流换热和有列车通过时活塞风作用下的受迫对流换热两种情形。通过分析纵向翅片管换热器与地铁隧道内空气的自然对流换热过程,建立了纵向翅片管换热器的传热模型,并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自然对流情况下纵向翅片单管的结构参数对其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此外,计算分析多个纵向翅片管组成的换热器管排在隧道中的安装位置和排管间距对其换热性能的影响。利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强迫对流条件下结构参数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最后,结合地铁列车的实际运行情况,预测了优化后的换热器处于活塞风冲刷和自然对流交替出现的换热效果。通过分析模拟和计算结果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对于纵向翅片管单管,在自然对流情况下发现其对流换热系数随翅片数目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翅片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翅片厚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翅片夹角的增大先增大再减小,在翅片数量n=3、翅片厚度δ=1.0mm及翅片夹角θ=55~o时达到了最优的换热性能;2)对于纵向翅片管管排,发现隧道侧壁对翅片管排自然对流换热产生了引流作用,可以有效减小翅片管周围的滞止区,同时减小上方管排的尾流削弱作用对下方管排换热的影响,使得管排换热器与隧道侧壁的距离L等于2倍的基管直径d、相邻管间距S等于5倍的基管直径d时管排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到达峰值8.14W/(m~2·K);3)对于纵向翅片管,在强迫对流情况下其对流换热系数随翅片数目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翅片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翅片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发现在翅片数量n=4、翅片厚度δ=1.0mm,时达到了换热与经济性最优;4)计算了一个行车间隔内不同运行状态下,不同翅片数目的管排式换热器的换热总量,发现翅片数目n=4时换热量最高,在高峰期六根纵行翅片管组成的换热器最多可以回收314.26W/m。本文根据地铁隧道特殊内环境,优化换热器的结构特征,以期为优化地铁隧道专用换热器结构提供理论支撑,为废热回收系统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与美国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较弱。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资本市场波动性较大;在经济缓速发展时期,GDP波动性较大。而美国经济无论在快速还是缓速
<正>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养猫养狗的人越来越多,微博晒、朋友圈晒、抖音晒……根据《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的数据,2018年我国宠物(猫狗)消费市场、规模达到1708亿元,
滤食性河蚌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滤食浮游生物并影响水质,对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然而滤食性河蚌是如何影响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以改善水质的?本文以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为研究对象,构建中型水生态系统,设置对照组和蚌组,通过比较蚌组和对照组系统中生物指标:浮游植物叶绿素(chl a)、小型(>20μm)、微型(2~20μm)和超微型(<2μm)
这些年来,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女性文学的迅猛发展,谈“女性意识”几乎成为一种时尚。而对于蒋韵这样一位创作二十年之久却不归于任何文学流派和文学群体,始终以一个特立独行
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与生活条件的提高,各种多元的辅助性医疗手段也得以逐渐发展,给不同群体带来了生理与心灵的治愈,音乐治疗应运而生。音乐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治疗师运用各种形式的音乐体验,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治疗对象达到健康的目的。现代音乐治疗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直到1980年才传入中国,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至今仍然是一个亟待普及与推广的小众行业。一
学位
有机聚合物材料因其溶液可制备性较好,固态量子效率高,以及发射波长可调谐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人们对基于有机聚合物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已经取得巨大的进展,尽管如此,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器件的发光效率、发光纯度以及稳定性等,所以如何制备出发光效率高、纯度好以及稳定性好的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仍然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领域的重点。除此之外,有机聚合物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