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是现代公文的典范,是由国务院办公厅编辑出版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政府出版物。它集中、准确地刊载了国务院发布的各类公务文件。
熟语是汉语词汇中的固定词组的类聚体,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它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和格言等。熟语一般具有六个特点:构成的定型性、意义的融合性、功能的整体性、语用的现成性、风格的民族性、品种的多样性。
本文对熟语,主要是成语和惯用语在国务院公报中的运用特点及规律进行了探讨,主要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切入,全文共五章:
第一章主要概述了公文中熟语运用的研究现状,描述了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并对本文中所选用的熟语范畴及语料库的建立情况进行了介绍。
第二章对国务院公报中熟语运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熟语中成语和惯用语在国务院公报中的运用是常见的、大量的。第一,熟语的运用是有选择性的,主要体现在对公文文种和内容的选择上。成语在这方面所受的限制较小,而惯用语所受的限制较大,在通报体公文中惯用语较为常见,其它公文一般很少使用。第二,熟语的运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不同时期的国务院公报中都运用了少量表达新情况的俗成语和一些概括当时社会行为的惯用语。它们口语色彩较浓,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关联,分属不同的时期,离开特定的时代,它们就会黯然失色。
第三章阐述了国务院公报中成语运用的功能、特点,运用时要弄清语义,区分语义的褒贬色彩,避免误用,防止滥用。
第四章阐述了国务院公报中惯用语的运用的必要性、特点,国务院公报中惯用语的运用要注意其产生的时代,切合公文的语境和公文语体的特点。
第五章概述了国务院公报中其他熟语的运用情况,谚语和格言一般运用于通报体公文中,而歇后语的运用受到的限制最大,只用于通报体中的讲话类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