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公报中熟语运用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eez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是现代公文的典范,是由国务院办公厅编辑出版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政府出版物。它集中、准确地刊载了国务院发布的各类公务文件。   熟语是汉语词汇中的固定词组的类聚体,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它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和格言等。熟语一般具有六个特点:构成的定型性、意义的融合性、功能的整体性、语用的现成性、风格的民族性、品种的多样性。   本文对熟语,主要是成语和惯用语在国务院公报中的运用特点及规律进行了探讨,主要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切入,全文共五章:   第一章主要概述了公文中熟语运用的研究现状,描述了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并对本文中所选用的熟语范畴及语料库的建立情况进行了介绍。   第二章对国务院公报中熟语运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熟语中成语和惯用语在国务院公报中的运用是常见的、大量的。第一,熟语的运用是有选择性的,主要体现在对公文文种和内容的选择上。成语在这方面所受的限制较小,而惯用语所受的限制较大,在通报体公文中惯用语较为常见,其它公文一般很少使用。第二,熟语的运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不同时期的国务院公报中都运用了少量表达新情况的俗成语和一些概括当时社会行为的惯用语。它们口语色彩较浓,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关联,分属不同的时期,离开特定的时代,它们就会黯然失色。   第三章阐述了国务院公报中成语运用的功能、特点,运用时要弄清语义,区分语义的褒贬色彩,避免误用,防止滥用。   第四章阐述了国务院公报中惯用语的运用的必要性、特点,国务院公报中惯用语的运用要注意其产生的时代,切合公文的语境和公文语体的特点。   第五章概述了国务院公报中其他熟语的运用情况,谚语和格言一般运用于通报体公文中,而歇后语的运用受到的限制最大,只用于通报体中的讲话类公文。
其他文献
现代抒情小说发端于“五四”时期,周作人首先提出了“抒情小说”的概念,鲁迅以他的《故乡》、《社戏》开辟了乡土抒情小说的新流派,随后废名、沈从文、萧红、师陀等延续和发挥了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近年来,随着对外汉语研究理论和实践的深化,一些有价值的并着眼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成果纷纷涌现出来。就对外汉
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阳人,中唐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公元779年生于长安,十五岁明经及第,十年后与白居易同以书判拔萃科登第,补校书郎。元和元年(806年)又与白居易一起以制科入等,对
探讨对蒙生汉语教学中导入与汉语学习相关的文化因素这一问题,一方面体现了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揭示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为语言教学服务的思想;另一方面试图给蒙古族学
将林纾视为一名文化保守主义者,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从内容和对象上,林纾坚守在漫长历史中自然形成的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传统,主张古文可以与白话文并行于世,不
“梁祝”故事,孟姜女故事,牛郎织女故事以及白蛇故事历来有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称,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就不断有学者对其源流进行了探讨,并根据诸多不同的研究理念,运用了诸多
《幽暗之地》是库切的第一部小说,由《越南计划》和《雅各·库切之讲述》两部分组成。这两个故事一个发生在20世纪的美国,一个发生在18世纪的南非,连接彼此的桥梁就在于,二者
“当代文学”作为一个概念是如何产生的?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被命名,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又是怎样被理解的?当“当代文学”作为一个概念被广泛接受后,它在与我们直接面对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