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和高速的增长,平均增长率达到9.36%。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一段相当长时期的、持续的高速增长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发展在总体上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推进了福利的增长。但由于国家实行了非均衡发展方针,推行地域的梯度开放政策,使沿海地区先富起来,东西部差距日趋扩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是当前的一个现实问题。随着地区之间经济差距的不断拉大,势必会影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党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并投入巨资,虽然此后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有了很大进步,但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经济增长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本文主要从总需求、财政支出、经济结构三个角度对西部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论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动态、研究思路方法和可能创新之处。第二章从总需求角度,利用相关计量经济理论对西部各省的经济增长类型进行了分类。云南、甘肃属于投资推动型经济;陕西、贵州、广西、新疆、青海、内蒙古属于消费推动型经济;而宁夏属于出口推动型。这种划分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第三章从政府财政支出角度进行了分析。这一章中所得到的一些系数,对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十分有用。有助于政府调整自己的支出结构,通过优化支出结构来促进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具体来说,就西部地区而言,如果政府的目标是加快经济增长,政府就应加大农业和治安支出比重,同时还要改善科研体制。第四章从经济结构入手,分析了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产业层面上,在西部经济的增长过程中,工业和第一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大。当引入反映所有制结构的变量后,第一产业的拉动作用就不存在了。在随后的分析中,我们引入反映产业结构与所有制结构的相互作用的交互项,这使得我们得以更好的了解这一系列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五章根据前文的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促进西部经济增长政策。最后是结语,总结了本文的一些结论,并指出了一些本文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