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营养梯度下,睡莲(Nymphaea alba)、菖蒲(calamu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三种水生植物对模拟稻田水中氮、磷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以及pH的变化对三种水生植物吸收氮、磷营养元素的影响。试验中,同时测定单一水生植物和两两混合水生植物对稻田水中氮、磷营养元素的吸收情况,以比较不同水生植物混合种植对水中氮、磷营养元素吸收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了水生植物对模拟稻田水中氮、磷的吸收能力。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每种植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在低浓度下,睡莲的增长量较大,为24.6g/株;在中等浓度和高浓度下,芦苇的增长量较大,分别为29.18g/株和18.08g/株。同时,随着模拟稻田水中营养物质浓度的升高,植物的吸收能力也随之升高。但当稻田水中营养物质浓度过高时,水生植物出现黄叶、脱叶等现象,说明水体中氮磷浓度过高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导致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下降,造成二次污染从而加速水质恶化;不同的浓度梯度中,在中等浓度下,三种水生植物表现出较高的吸收能力,其中:芦苇对氮磷的去除率为: 78.7%、96.1%;菖蒲对氮磷的去除率为75.1%和92.4%;睡莲对氮磷的去除率为70.6%和90.2%。睡莲在轻度和中等浓度下,对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分别为:73.2%和93.3%,可见,睡莲在低浓度下对氮磷的吸收能力较强。在采用植物单一种植和不同植物混合种植的试验中发现:在低浓度下,睡莲对水中氮磷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其组合组;而在中度和高浓度下,睡莲组合组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则明显高于睡莲组。因此,在处理低浓度氮磷污水时,可采用单一种植睡莲的方式净化水体。在中度和低浓度下,菖蒲组合组对氮磷的吸收能力高于菖蒲组。可见,在利用菖蒲去除水中氮磷时,采用菖蒲与其他植物混合种植的方式对去除水中氮磷效果较明显。通过对比芦苇及其组合对水中氮磷去除率的比较发现:芦苇对水中氮磷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特别是在高浓度下,芦苇对水中氮磷的吸收能力是所有植物组合中最好的水生植物,芦苇对高浓度氮磷污水的净化效果最佳。在不同的pH条件下,不同种类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酸性条件下,睡莲对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分别为:71.3%、90.4%;菖蒲对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分别为:73.4%、94.6%;芦苇对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分别为:75.4%、96%。碱性条件下,睡莲对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分别为:72.1%、89.2%;菖蒲对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分别为:78.9%、88.8%;芦苇对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分别为:79%、92.7%。对比上述结果得出:在利用水生植物处理污水时,碱性水体对水中总氮的吸收有促进作用;碱性条件下对水体中总磷的吸收有抑制作用。而酸性水体下对水中总磷的吸收具有促进作用;对水中总氮的吸收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