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叶紫薇与紫薇种间杂交育种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meizhujiu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是一种重要的夏季观花木本,近年来应用广泛,但缺乏株型低矮、开花芳香、早花的紫薇品种,影响了紫薇的更广泛应用。尾叶紫薇(L. caudata)原产我国,开花早、芳香,是培育早花、芳香紫薇品种的优良材料。本研究以培育株型多样、色彩艳丽、香花及早花的紫薇品种为目标,以尾叶紫薇及4个矮生紫薇品种为亲本,进行尾叶紫薇与紫薇种间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对尾叶紫薇与紫薇品种杂种F1代的遗传性状进行分析,并通过自交、回交来改善改良紫薇F1代性状。同时对尾叶紫薇的开花习性、授粉生物学及花粉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尾叶紫薇与紫薇品种杂交,得到了杂种后代利用4个矮生、花色艳丽、花径较大的紫薇品种’Niver’、’Rosea Nova’、’Violet’、’Petite Pink’与尾叶紫薇进行正反交,设置8个杂交组合,授粉1344朵花,得到950个果,约23750粒种子,播种获得杂种后代6000多株。杂交结实率和杂种种子萌发率均较高。通过形态观察和SSR分子标记对得到的杂种后代进行鉴定,确定全部为真杂种。2.研究了尾叶紫薇的开花习性北京栽培的尾叶紫薇5月下旬开花,6月下旬进入末花期,通过修剪能将尾叶紫薇的花期延长至7月中旬。尾叶紫薇在早晨6:00花瓣全部展开,6:30左右花药开裂,花粉散出,柱头分泌粘液。尾叶紫薇花粉的离体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100mg/L蔗糖+30mg/L硼酸+30mg/L氯化钙+150g/LPEG4000,蔗糖对花粉萌发影响显著,其次是硼酸和PEG4000;不同条件下贮藏尾叶紫薇花粉保持活力时间不同,4℃干燥条件下贮藏的花粉能够保持活力时间较长。3.尾叶紫薇与紫薇杂交F1代在花色、花径、花期、花香等性状上均有改良对尾叶紫薇与紫薇品种‘粉蝴蝶’、‘多花粉’、‘俏佳人’、‘白云映霞’6个组合的F1代两年生植株花色、花径、花期及花香等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组合的杂种后代花色主要为白色和紫色,而紫色为父母本以外的花色;花径多介于双亲之间,尾叶紫薇ב俏佳人’后代出现7株花径大于双亲,表现出一定的超亲现象;F1代植株花期早于紫薇,晚于尾叶紫薇,介于父母本之间;F1代中除2株尾叶紫薇ב俏佳人’杂种苗,其它杂种苗的花均带有淡香。4.F1代进行自交、回交,得到了F2代杂种后代为获得芳香紫薇品种,已获得的F1代作为亲本进行自交,与花香浓郁的尾叶紫薇回交,共得到F2代杂种后代3400多株。研究发现,F1代自交结实率和发芽率均很低,表现出自交亲和性微弱现象;回交结实率较高,但杂种种子萌发率偏低。经鉴定,所测回交杂种均为真杂种。本研究获得了一批紫薇和尾叶紫薇的F1、F2杂种后代以及回交后代,为进一步选育出香花、矮生的紫薇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适应各种光照环境是植物生存的本能,叶黄素循环在植物适应强光环境、光破坏防御和适应低光环境、提高光能利用效率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叶黄素循环含有三种组分,即紫黄质
本文通过对低植被覆盖状态下的沙蒿群落进行野外人工模拟,观测记录沙蒿植被覆盖度分别为0%、5%、10%、15%、20%、25%和30%等7种不同情况下的风蚀物颗粒粒径变化、风沙流结构
云杉属是一个单系类群的判定得到了学术界广泛的认同,并在很早就被普遍接受,但对将属划分成亚属、树种组和系还存在很大的争议,主要问题是分类标准并不明确。本研究根据花粉形态
欧美杨溃疡病是国内广泛栽种的欧美杨(Populus xeuramericana)(?)品种上新发现的病害,其中分离到的Lonsdalea quercina和Fusarium solani在室内外接种,均可在欧美杨上产生症
在许多昆虫物种中,雌虫释放一种性信息素来吸引雄虫进行交配,性信息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昆虫交配的成功与否。由于性信息素具有种间特异性,使其成为研究物种进化、生殖隔离
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植物新品种培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植物新品种在林业科技成果中所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