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因素对城市化具有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推进城市化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发展可以扩大有效需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城市化能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那么,城市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而且具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应当协调发展,过度城市化将不利于城市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表明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同时介绍了国内外综述与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概念及相关理论作出了说明。由城市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城市的诞生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标志,正是由于城市的发展,人类社会才得以不断迈向现代文明。城市化的进程是由工业革命出现以后开始的。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该理论指出工业增长要求农业剩余的不断增长,由此体现出了结构转变的思想。第三部分研究了自近代以来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以及经济增长的轨迹。建国前的中国开埠城市比较多,城市的分布和发展不平衡,中国的城市发展受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建国后中国的城市化是在工业化水平很低的基础上起步的,我国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城市化发展道路属于政府主导型,缺少必要的市场调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经济增长效率,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第四部分具体分析了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事实表明,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投资的增加,扩大了国内需求。人力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要求城市化要以提高社会人力资本水平为目标。通过分析发现,经济增长的过程要求城市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并与之相适应,只有转移到较高增长率的部门,社会资本和劳动才能被充分利用。第五部分提出了对于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建议。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城市的发展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应当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经济结构,推进我国城市地区经济发展;协调城乡经济,带动小城镇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