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geng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因素对城市化具有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推进城市化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发展可以扩大有效需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城市化能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那么,城市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而且具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应当协调发展,过度城市化将不利于城市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表明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同时介绍了国内外综述与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概念及相关理论作出了说明。由城市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城市的诞生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标志,正是由于城市的发展,人类社会才得以不断迈向现代文明。城市化的进程是由工业革命出现以后开始的。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该理论指出工业增长要求农业剩余的不断增长,由此体现出了结构转变的思想。第三部分研究了自近代以来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以及经济增长的轨迹。建国前的中国开埠城市比较多,城市的分布和发展不平衡,中国的城市发展受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建国后中国的城市化是在工业化水平很低的基础上起步的,我国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城市化发展道路属于政府主导型,缺少必要的市场调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经济增长效率,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第四部分具体分析了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事实表明,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投资的增加,扩大了国内需求。人力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要求城市化要以提高社会人力资本水平为目标。通过分析发现,经济增长的过程要求城市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并与之相适应,只有转移到较高增长率的部门,社会资本和劳动才能被充分利用。第五部分提出了对于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建议。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城市的发展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应当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经济结构,推进我国城市地区经济发展;协调城乡经济,带动小城镇城市化。
其他文献
由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相结合的“中国式分权”被认为是中国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财政分权让地方政府更多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果实,而“政治集权”为中央引导地方
数字化社区是数字城市的单元节点,数字社区的建设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数字社区智能化功能的实现使住宅内的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电子购物,网上医疗诊断,参观虚拟书城和图书馆,点播VOD家庭影院,查询附近商场和社区内物业收费等各种实时情况,甚至于在数千里之外可在Internet网上遥控家里的各种电器设备的应用,当家庭内发生安全防范警报(匪警、火警、气漏及紧急呼救等),在外的家庭成员可以在接到报警信息后,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全局性、关联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对二者协调发展关系的科学认识与准确评价,关系着政府对教育结构的宏观布局和经济结构的宏观指导,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