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亡”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母题,《三国演义》大规模、多层次展现了“死亡”众生相。本文以毛评本《三国演义》中的死亡现象为研究对象,在分类统计死者、死亡类型的基础上,探究《三国演义》死亡叙事艺术及其文化内涵。全文共四章:第一章运用文献梳理和统计分析方法梳理了明前“三国”故事与《三国演义》中的死亡叙写概况。首先对魏晋、唐宋和金元三个阶段的志人、志怪、话本小说,诗,词,散文,金院本,元杂剧及戏文等文学体裁中的“三国”死亡故事作了宏观概述。其次从死亡故事中的死者人数及死亡类型两个角度客观了解《三国演义》死亡叙写的具体内容,梳理了120回本《三国演义》中5大故事板块、20个故事单元的538位记名(姓)死者、46位佚名死者及172处群体死亡描写,并从自然死亡和非自然死亡两方面分析了全书的死亡类型。第二章和第三章在辩证运用中西叙事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深化对《三国演义》死亡叙事研究。第二章主要从《三国演义》死亡叙事节点、死亡叙事空间、死亡叙事时序及死亡叙事节奏四个角度探讨《三国演义》死亡叙事艺术。第三章主要从《三国演义》死亡叙事视角、死亡叙事手法和死亡叙事语言三个角度对《三国演义》死亡叙事艺术进行研究。第四章讨论《三国演义》死亡叙事的文化内涵,运用文本解读与文化阐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死亡叙写的政治态度和死亡价值观两大角度剖析《三国演义》死亡叙写的精神文化内涵,并根据《三国演义》“美丑对照”的死亡叙写安排,挖掘小说推崇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生死观和“武死战,文死谏”的价值规范。此外,小说既对主动赴死的仁人志士致以崇高敬意,也用死亡来惩戒见利忘义、苟且退缩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