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唯物史观意蕴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nine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人在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元化的国际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为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提出的新的思想理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而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如何理解和把握发展问题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本论文选题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解读,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把握当今世界和中国社会之发展主题问题。本论文的选题其研究范围属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自上个世纪80年代苏联解体和东欧演变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影响力大大折扣,随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也出现了范围缩减、方向偏离等不正常现象。然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进程稳步推进,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的迹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理论成果,因此,从社会历史观角度解读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这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目前,国内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价值、哲学等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就哲学层面上看,科学发展观的研究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价值观、伦理观、生态观、发展观以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关系等视觉进行,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就科学发展观与唯物史观的关系问题的研究而论,国内的研究主要限于科学发展观的唯物史观基础、科学发展观对唯物史观个别原理的发展等领域,而尚未出现从整体上解读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唯物史观意蕴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用社会历史观的视觉,从整体上解读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历史观内涵,试图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着的诸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发展论、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和谐发展论、“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论等意蕴,并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唯物史观的现代形式的观点。
其他文献
个体思想发展所固有的总问题使得个体思想的转变中必定存在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现为思想转变不同阶段间的问题关联性、思想相近性、表达类似性。在对思想家思想进行研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成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
目的提高睾丸微结石症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睾丸微结石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2例患者均为双侧睾丸同时发病,均因其他疾病而偶然发现,通过阴囊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需做短小手术的患儿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静脉单次推注氯胺酮2mg/kg,瑞芬太尼0.0
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国家与社会关系不断表现出新的特点。如何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实现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发挥各自管理社会生活的职能,提高社会运行效率,保证社会
<正> 前言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现象在35亿年前形成的岩石中已经发现一些踪迹(Sohopf)。但是,目前比较公认的最古老的动物化石是出现在7亿年前后的沉积地层中,被称之为伊迪克
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不断引发关注、思考和争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理论课题,也是中国社会主义
法治是现代制度文明的根本标志,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法治要良好运行,不仅需要健全完备的制度体系,而且需要公民具有深厚的法治观念,树立对法律
期刊
<正> 石灰岩洞穴中文化层上面的石灰华堆积,在考古学中称为盖板,在岩溶学中称为钙华板。关于洞穴文化层盖板的成因,过去往往认为是洞内滴水作用形成,并认为水的来源系洞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