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了解气候变化对区域植被NPP的影响,本文利用全球动态植被模式LPJ-DGVM,模拟了现实气候情形下杭州湾地区植被NPP的情况;并探讨了该地区植被NPP与CO2浓度、气温、降水之间的关系,以及CO2浓度增加1.5ppmv不同气候情形下,植被NPP情况,取得以下主要结论:(1)利用LPJ-DGVM成功的模拟出了杭州湾地区生长的植被类型;植被年叶面积指数为5.0左右;植被(?)约为552.095C/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了解气候变化对区域植被NPP的影响,本文利用全球动态植被模式LPJ-DGVM,模拟了现实气候情形下杭州湾地区植被NPP的情况;并探讨了该地区植被NPP与CO2浓度、气温、降水之间的关系,以及CO2浓度增加1.5ppmv不同气候情形下,植被NPP情况,取得以下主要结论:(1)利用LPJ-DGVM成功的模拟出了杭州湾地区生长的植被类型;植被年叶面积指数为5.0左右;植被(?)约为552.095C/m2·a。参考相关文献以及实地调查,认为LPJ-DGVM模拟的杭州湾地区植被情况是可信的,该模式在本研究区内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2)采用高程及其衍生数据,通过空间插值得到了研究区内植被(?)的分布情况。(?)范围在385.274-605.864gC/m2之间;大部分山区植被(?)在480gC/m2以上,(?)较小值出现在山顶附近;沿海平原地区,植被(?)在550gC/m2左右;(3)随着CO2浓度的增大,杭州湾地区植被(?)逐渐增大;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杭州湾地区(?)逐渐减小;随着降水的增加,杭州湾地区(?)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随着降水的减少,(?)先增加后减小;(4)当降水和温度都发生变化时,气候条件对植被(?)的影响并不等于单一气象要素变化对植被(?)产生影响的叠加。
其他文献
在本文中,通过使用能够合理剔除大气潮汐(尤其是周日潮汐)扰动影响的分析方案,利用1991年11月至1997年8月期间美国NASA卫星UARS(Upper Atmosphere Research Satellite)所携带的WINDII(The Wind Imaging Interferometer)仪器获得的风场测量数据考察了东亚上空90-120km MLT(The Mesosphere and
本文利用改进了的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模式,对决定雷暴云空间电荷结构的两个初始场:反转温度和扰动区域进行模拟对比研究,同时结合闪电定位仪资料、雷达资料及降水资料模拟了2007年7月3日发生在吉林地区的一次雷暴过程,分析了云的微物理发展过程、各水成物粒子对云中电荷分布的作用以及云中电场的发展过程。模拟结果表明,选取不同的反转温度和扰动区域,雷暴云空间电荷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当电场达到击穿阈值时我国北
热带对流所释放的潜热是驱动全球大气环流的主要热源,因而热带对流活动变化和异常会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异常产生重要影响。热带西太平洋暖池附近的海表温度为全球最高,这里的海气相互作用非常剧烈,使得该地区成为全球热带主要的对流活动中心之一,对我国的气候也有重要的影响。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夏季经常发生旱涝灾害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该地区气候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有
雷达信号的采集处理传输一般由FPGA、DSP、PCI联合实现。FPGA对中频数字信号进行预处理,DSP高速处理单元则完成复杂算法。整个系统通过PCI接口与工控机构成主从工作方式,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存储。这样的系统架构继承了软件无线电的思想,具有较好的整体性能,但是功耗较大。本文针对野外探测的实际特点,提出了基于SOPC技术的解决方案。将信号采集、处理和传输在单片高性能FPGA上实现,简化了电路结构设
MFRSR—多光谱旋转遮蔽影带辐射仪是利用自动旋转的遮蔽影带同时在七个波段进行总的水平辐射和漫射水平辐射测量,然后推算得出直接辐射。七个波段中6个是带宽为10nm的窄波段,中心波长分别为414.3、495.3、613.7、671.5、867.6和939.3nm。这几个波段用于测量气溶胶、云和水汽。另外一个波段为宽波段,波长范围是300~1100nm,用于测量太阳总辐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利用MFRS
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平台,利用1951-2000年浙江省内以及周边城市共70个气象观测站月平均气象常规资料,结合浙江省1:250,000DEM数据,对浙江省山地热量资源时空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完成了浙江省100m×100m分辨率的月平均气温,各级界限温度积温期和积温的空间制图。为研究山地热量资源创立可行方法,为浙江省山地气候资源分析、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指导依据。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
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存前景有二:经适应性转型以依附性的边缘文化形态存在;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产生参考性影响。
大量观测和研究表明,重力波在中高层大气中无处不在,重力波能够解释中高层大气参量的起伏变化,说明某些暂态现象的物理原因,重力波能量和动量从波的源区向空间输送,导致大气不同层区之间的相互耦合,在全球中高层大气能量收支平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大气密度随高度指数性下降,由对流层上传得重力波在中层顶附近获得较大的扰动速度而破裂并且产生湍流,从而改变温度场合环流结构.重力波的演变囿于Schrodinger动
目前雷暴监测主要依靠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地面测报资料。闪电定位资料作为一个独立的探测参数,它的有效利用必能提高雷暴监测的水平。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有关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大气电学活动的规律均为对个例的研究成果,选取的样本数比较少,研究结果的代表性比较差。针对这一现状,本文选取了多个样本对江苏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电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本文介绍了雷电的产生机制及其物理效应、传统雷电防护方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我国北方冬小麦生产力的影响,本论文收集了我国北方冬麦区55个气象站点的温度、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和冬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我国北方冬麦区1961~2004年的日照时数、温度、降水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演变特征。基于辨识自然条件下的水分对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的影响,采用“逐步订正法”分别计算了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力,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