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指老年人骨骼肌质量、力量和功能减弱或者丧失的一类疾病,患者往往同时存在骨量丢失,其骨质疏松发生率远远高于非肌少症患者。维生素D在骨代谢和肌代谢中均介导重要作用,与肌少症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针对中国人的肌少症研究较少,相关数据单薄,特别是中国南北区域跨度较大,北方地区的研究数据尚不充分,肌少症和骨密度及维生素D之间存在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目的:分析北方65岁以上老年女性的肌力、肌量、骨密度及维生素D之间的相关性,以丰富临床数据,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合理建议。方法:选取天津地区30例老年肌少症女性为肌少症组,30例老年非肌少症女性为非肌少症组。统计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合并疾病及用药、吸烟、酗酒等一般资料。应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测定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采用握力计测定最大握力,秒表计速测定4米步速;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1-4椎体、髋部及股骨颈的骨密度,计算T-score;并取晨8:00时空腹肘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串联质谱法测定维生素D水平,ELISA法测定碱性磷酸酶水平,偶氮砷Ⅲ法测定血钙,磷钼酸盐法测定血磷。结果:(1)肌少症和非肌少症老年女性的资料比较两组老年女性之间,年龄、身高、体重、基础合并症及吸烟、饮酒情况、步速、血钙、血磷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少症组的体质量指数、SMI、握力、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髋部骨密度和25羟维生素D水平以及腰椎、股骨颈、及髋部T值均低于非肌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肌少症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MI<5.45 kg/m2、握力<18 kg、腰椎T值<-2.5、股骨颈T值<-2.5、髋部T值<-2.5、血清25羟维生素D<18.2 nmol/L为肌少症的危险因素(OR>1.0,P<0.05)。(3)肌少症ASMI与各指标的关系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腰椎|T-score|、股骨颈|T-score|、髋部|T-score|与SMI呈负相关性(r=-0.645、-0.658、-0.718,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SMI呈正相关性(r=0.800、0.697,P<0.05)。(4)各个指标对肌少症的预测价值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腰椎|T-score|、股骨颈|T-score|、髋部|T-score|、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对肌少症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0.694~0.830,P<0.05)。结论:1.低25羟维生素D水平是老年女性肌少症的一个重要病理特征,它可能参与了肌少症的发生与发展。2.肌少症人群较非肌少症人群具有更高的骨质疏松发病率,这可能与骨骼肌肉关系密切,可以从生物力学及生化学等多方面相互影响有关。3.腰椎BMD、股骨颈BMD、髋部BMD和25羟维生素D对肌少症均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其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的辅助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