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评价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0003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寰枢椎失稳的后路固定方法众多,其中以Magerl螺钉复合钢丝固定的三维稳定性最佳,术后骨性融合率最高。但Magerl术式的技术要求较高,操作相对困难,易引起椎动脉损伤。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的钉棒固定是新近提出的一种术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研究旨在从解剖学、生物力学、临床应用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评价、验证。主要包括:测量寰椎干骨标本测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固定的三维稳定性及临床应用。 材料和方法: 1、配套寰枢椎干骨标本20套,观测相关指标,设定进钉点;测量与进钉点有关得解剖数据,建立进钉技术。 2、新鲜颈椎标本(C0~C7)6例,依次建立正常、颈1~2椎弓根螺钉钉棒固定、双侧Magerl螺钉固定等共3种不同的实验模型,并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测量不同实验模型的寰枢椎三维运动范围,分析比较各种状态下的寰枢椎稳定性变化情况。 3、在29例上颈椎损伤的患者进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进行X线、CT扫描,验证和评价螺钉固定技术。 结果: 1、干骨解剖测量结果:①寰椎椎弓根的平均宽度和平均高度为7.96mm和5.69mm;寰椎侧块中部的平均宽度和平均高度为11.68mm和12.84mm;椎动脉沟下方寰椎后弓平均宽度和高度为8.39mm和4.60mm。②通过解剖观测,认为寰椎椎弓根中心外侧2mm,后弓上缘下方3mm处为理想进钉点。③进钉点与侧块前缘平均距离为29.04mm,进钉点与后正中矢状面的平均距离为18.92mm,与寰椎后结节间的平均距离为21.97mm,寰椎椎弓根的平均内斜角度为12°。 2、生物力学实验结果:Cl-C2椎弓根螺钉钉棒固定的前后屈伸运动范围、左右侧屈运动范围及轴向旋转角度与Magerl螺钉无统计学差异。 3、共在29名患者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58枚,无脊髓和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术后X线片和CT检查显示1枚螺钉偏向内侧,但无症状,其余螺钉位置良好。螺钉长26~30mm,平均28mm,螺钉无断裂、松动,随访2~28个月,25例获骨性融合。 结论: 1、①寰椎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寰椎椎弓根的高度和椎动脉沟下方寰椎后弓高度是寰椎椎弓根螺钉的决定因素。②寰椎椎弓根螺钉理想的进钉点为寰椎椎弓根中心外侧2mm,后弓上缘下方3mm处,内斜10°,进钉深度为28mm。③寰椎后结节可作为判断进钉点的解剖标志之一。 2、颈l~2椎弓根螺钉的三维稳定性与Magerl螺钉相当,具有相当好的稳定性。 3、临床应用结果进一步表明进行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安全的,该术式可作为寰枢椎后路固定的优选术式。
其他文献
背景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绝大多数心脏血管疾病的最后转归,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和健康。慢性心力衰竭的发展及转归已成为当今医
研究目的:目前,现有的研究文献对于小儿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UPJO)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后,患肾的分肾功能是否恢复以及哪些因素影响术后分肾功能的提高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本研
目的:光学断层扫描仪(Optiealeohereneetomography,OCT)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及拱高的变化与眼压的相关性。  方法:对30例(60眼)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
目的 通过观察胰肠吻合口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为胰肠吻合术式的改进和胰瘘发生机制的探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5只家猪均行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术。术后观察一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