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K对BMP信号通路以及异位骨化的抑制作用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arx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引言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指在软组织中病理形成异常的骨组织。一般发生在两个单独的患者群体中:具有严重创伤包括大面积烧伤、肌肉骨骼损伤、矫形手术甚至脊髓损伤的患者;和进行性肌肉骨化症(Fibrodysplasia ossificans progressiva,FOP)等遗传性疾病患者中。FOP由I型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受体ALK2(Activin receptor-like kinase 2,活化素1型受体)中的永久性活化突变引起。这些病理性异位骨形成的临床后遗症,包括非愈合性创伤、慢性疼痛和关节不动性。对于FOP,患者由于胸廓顺应性的损失导致呼吸困难而死亡。BMPs以及其转导的信号通路在异位骨化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BMPs是异位骨化的主要诱导者;软组织创伤后刺激BMPs分泌和激活BMP信号通路,促进软组织形成HO。此外,大约95%的FOP患者发生BMPI型受体(ALK2)突变(R206H),引起BMP信号通路持续性激活,表现为渐近性异位骨化的特性。异位骨化是一个非常普遍和严重的健康问题,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方法一般是减少疼痛,修复以及预防。大多依赖于抗炎药物的使用,但其效果充其量是部分有效。而且大量的副作用限制了NSAIDs的使用。一个有效的、理想的策略是特异性的针对BMP信号通路成分,抑制异位骨化,另一个有创新性的策略是鉴定现有临床上治疗其他药物,重新发现其治疗效果来满足临床需求。众多研究表明AMP-激活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在骨代谢中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AMPK激活剂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一线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超过半个世纪。我们课题组前期已经发现二甲双胍能够有效性的抑制TGFβ家族信号转导和EMT。继续延伸此研究,探索AMPK对BMP信号通路以及异位骨化的作用。因此,我们首先研究了AMPK对FOP成纤维细胞中BMP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以及分子机制;然后将FOP成纤维细胞诱导成多能干细胞(iPS cells),进行成骨分化诱导,进一步检测了AMPK对成骨分化的抑制作用;为了探索不同细胞的反应性,继续检测AMPK对MC3T3-E1细胞BMP信号通路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不同AMPK激活剂(单独使用或者联合使用)对成骨分化的影响,确定剂量效应和协同效应;最后建立小鼠异位骨化模型以及检测AMPK激活剂对体内异位骨化的抑制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明确AMPK对BMP信号通路以及成骨分化和异位骨化的抑制作用,也为现有临床使用的AMPK激活剂如二甲双胍、阿司匹林用于预防、治疗FOP疾病和异位骨化提供科学依据。第二部分AMPK对FOP成纤维细胞中BMP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目的:检测AMPK激活是否抑制BMP信号通路转导以及探索AMPK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DNA测序检测FOP成纤维细胞是否发生ALK2 R206H突变;不同AMPK激活剂处理FOP细胞,Western blot检测AMPK对BMP信号通路成分表达的影响;构建LKB1、AMPKa1a2稳定敲除MEF细胞株,观察不同细胞株对BMP和二甲双胍的反应性;感染持续性激活AMPK腺病毒激活AMPK和显示负性AMPK腺病毒失活AMPK,确定二甲双胍对BMP的信号通路作用是通过AMPK介导的;构建荧光素酶互补结合实验系统,观察AMPK对Smad6与Smurf1、ALK2与Smad1相互作用的影响;转染Smad6 si RNA和Smurf1 si RNA以及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细胞,探索AMPK对BMP信号通路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DNA测序确认FOP成纤维细胞发生ALK2 R206H突变;不同AMPK激活剂激活AMPK并且抑制Smad1/5的磷酸化;感染持续性激活AMPK突变体抑制BMP信号转导,而感染AMPK显性负性突变体后,取消了二甲双胍对Smad1/5磷酸化的抑制作用;稳定敲除LKB1和AMPKa1a2表达后,二甲双胍不能抑制BMP6诱导的Smad1/5的磷酸化。AMPK激活抑制ALK2的表达但上调Smad6和Smurf1的表达;AMPK激活后促进Smad6和Smurf1的结合,但阻遏ALK2和Smad1的相互作用;Smad6和Smurf1基因沉默后,消除了AMPK对BMP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此外,结果还显示蛋白酶体抑制MG132能够消除AMPK促进ALK2降解的作用。结论:AMPK激活剂或者使用持续性激活AMPK突变体激活AMPK抑制Smad1/5的磷酸化;二甲双胍对Smad1/5的磷酸化抑制是通过AMPK介导的;AMPK激活抑制FOP成纤维细胞中BMP信号通路转导,AMPK激活后上调Smad6和Smurf1表达、增强两个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随后引起ALK2降解增加,从而抑制BMP信号转导。第三部分AMPK抑制来源于FOP成纤维细胞的iPS的成骨分化目的:研究AMPK激活对来源于FOP成纤维细胞的iPS的成骨分化影响。方法:建立、鉴定来源于FOP成纤维细胞的诱导多能干细胞(FOP-iPS);诱导iPS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通过茜素红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成骨分化标记物表达来观察ALK2突变(FOP iPS)和野生型ALK2(Control iPS)的iPS诱导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区别;采用茜素红染色检测AMPK激活剂(二甲双胍、AICAR)对iPS细胞矿化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来源于FOP成纤维细胞的iPS细胞(FOP iPS);与对照iPS相比较,FOP iPS茜素红染色程度更强,成骨分化标记物Run X2、Osx和OPN表达水平更高;AMPK激活剂二甲双胍、AICAR抑制iPS诱导的细胞矿化。结论:携带ALK2突变的FOP iPS细胞诱导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更强;AMPK抑制来源于FOP成纤维细胞的iPS的成骨分化。第四部分AMPK对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细胞中BMP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目的:探讨AMPK对MC3T3-E1细胞中BMP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探索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AMPK激活剂二甲双胍处理MC3T3-E1细胞不同时间或者不同浓度,Western blot检测AMPK对BMP信号通路成分表达的影响,观察AMPK对Smad6、Smurf1和ALK2等表达的改变;感染持续性激活AMPK腺病毒激活AMPK,观察AMPK对BMP信号通路的直接效应;转染Smad6 si RNA,沉默Smad6表达,探索AMPK对BMP信号通路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二甲双胍和持续性激活AMPK突变体激活AMPK抑制BMP6诱导的Smad1/5的磷酸化;AMPK激活后上调Smad6表达但不改变Smurf1和ALK2的表达;Smad6基因沉默后,二甲双胍不能抑制BMP6诱导的Smad1/5的磷酸化,消除了AMPK对BMP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结论:AMPK激活抑制MC3T3-E1细胞中BMP信号通路转导,AMPK激活后通过上调Smad6表达,抑制BMP信号转导,Smad6是AMPK主要靶目标。第五部分AMPK抑制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目的:探讨AMPK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MC3T3-E1细胞培养在诱导成骨分化培养基中诱导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分别采用Western bolt和q PCR检测不同时间段(0、1、3、7、14、21天)AMPK活性和成骨细胞分化标记物OPN、Osx和Runx2的改变;观察AMPK活性和成骨分化之间的关系;感染持续性激活AMPK腺病毒激活AMPK和显性负性AMPK腺病毒失活AMPK,观察AMPK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不同AMPK激活剂(单独使用或者联合使用)对成骨分化早期阶段的影响;茜素红染色检测不同AMPK激活剂对成骨分化晚期阶段-细胞矿化的影响。结果:AMPK活性随着成骨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其活性逐渐降低,而成骨细胞分化标记物OPN和Osx在第14天呈现最高表达,Runx2在成骨分化期间表达未发生明显改变;AMPK激活剂包括二甲双胍、阿司匹林、姜黄素和布洛芬等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并呈现浓度依赖性;感染AMPK持续性活性突变体也显示同样效应,然而感染AMPK显性负性突变体失活AMPK活性和功能后,取消二甲双胍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二甲双胍和布洛芬联用对碱性磷酸酶活性抑制具有超叠加效应,而二甲双胍和姜黄素联用显示叠加效应。二甲双胍和阿司匹林抑制MC3T3-E1细胞矿化,并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AMPK在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骨分化程度越高,AMPK活性越低;AMPK激活抑制MC3T3-E1成骨细胞分化,包括早期阶段和晚期阶段。二甲双胍和布洛芬联合应用具有超叠加效应可能通过不同机制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二甲双胍和姜黄素联用具有叠加效应可能通过相似机制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第六部分AMPK对小鼠体内异位骨化形成的影响目的:初步探讨AMPK对小鼠体内异位骨化形成的影响。方法:建立创伤-烧伤异位骨化小鼠模型,同时采用二甲双胍干预(饮用水含有0.5mg/ml的二甲双胍,N=5),连续8周后,采用X-RAY扫描检测异位骨的形成;取异位骨化组织,固定,脱钙,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阿尔新蓝(Alcian Blue)染色检测二甲双胍对软骨内形成改变;q PCR检测成骨细胞分化标记物(包括Osc、BSP、Run X2)以及Smad6、Smurf1的m RNA表达的改变。结果:通过创伤-烧伤方法成功建立小鼠异位骨化模型,术后8周,进行X-RAY检查可见明显的异位骨化形成;采用二甲双胍干预后,与对照组小鼠比较,小鼠体内异位骨化形成减少,HE检测未见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样和骨陷窝结构,大部分为腱性纤维、结缔组织,阿尔新蓝染色可见少量染色;成骨细胞标记物BSP、Osc和Runx2的m RNA表达明显减少,而Smad6和Smurf1的表达水平上升。结论:跟腱切断-烧伤法能够有效诱导小鼠异位骨化形成,二甲双胍可以阻止小鼠体内异位骨化的形成。
其他文献
程益春(1938~),男,山东省高青县人,1965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40余年。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
【目的】研究不同的肥料处理对烟叶机械承受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计大田试验,通过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进行研究。【结果】与对照
<正> 吾师单兆伟教授从医30余载,在脾胃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就其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益气健脾治其本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主要表现为
介绍了蚕丝和脱脂棉的性能特征,从纺纱工艺的角度阐述了两种原料混纺时应注意的问题和生产时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关键是应做好蚕丝的养生工作,和毛工序注重两种原料混合均匀,整
目的:探讨腺样体刮除术对治疗小儿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36例可疑患者行鼻咽侧位片,鼻内窥镜检查,确诊为腺样体肥大引起患儿鼾症的主要原因后,在全麻、鼻内窥镜下行腺样体
古典诗词艺术运用形象思维和赋、比、兴的手法,创造了无数丰富、生动和优美的艺术形象,与绘画艺术有相似相通的表现因素。通过诗词赏析可以拓宽绘画想象的领域即生发时空情境
在福建省康复医疗资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全省康复医疗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布差异进行了分析,通过探索差异存在的原因,提出对策,以推动福建省康复
色彩是最具感染力的一种绘画元素,发展色彩不是艺术向世俗投降,而是艺术向生活的回归,是从大雅到大俗。坚守传统与创新的时代性才是中国画色彩正确的成长之路,着眼于复兴和推
<正>因中考网上阅卷的需要,江都区组织了部分学科的网上适应性模拟训练.笔者有幸参与了2012年中考数学学科网络适应性训练的命题工作.此次命题按照符合扬州市中考命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