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地区紫花苜蓿土壤水分及耗水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sh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河北围场地区土壤水分及紫花苜蓿耗水情况,通过定点试验测量、数据采集及理论分析,研究苜蓿的耗水特性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 从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分布可以看出,无论是降雨集中期还是相对干旱期,土壤含水量均呈现规律性变化,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低—高—低的倒”V”字型变化。 苜蓿在第二茬生长期间,株高与出苗天数、叶面积指数与出苗天数、叶茎比与株高均呈现显著的回归关系。 植株通过根系吸水来补充蒸腾,所以研究根系分布对了解水分变化及植株蒸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苜蓿的根系生长态势与小麦的根系生长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根重密度随土层深度呈指数递减趋势。 通过水量平衡法,运用实测土壤含水量计算得出苜蓿在第二茬整个生育期共耗水192.65mm,生育期共52d,平均耗水3.70mm·d-1;而通过Penman综合法得到的参考作物整个生育期内耗水量为198.47mm,苜蓿耗水量和参考作物耗水量的变化趋势不同,并据此得出了不同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同时本文建立了叶面积指数与作物系数关系,两者之间成线性回归关系。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分析了山西省汾河灌区地下水埋深及相关气象因素的年际、季节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异状况,并依据灌区19个测站多年的地下水埋深及相应气象资料建立了地下水埋深预报的经验模型
在合流制排水系统中,排水泵站中设置调蓄池是解决城市初期雨水对水体污染的有效措施。 本文结合芙蓉江泵站调蓄池和新昌平泵站调蓄池两个模型试验研究课题进行的。无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