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有三个方面:1) 应用三站连续CE MRA成像技术,结合自动移床团注跟踪技术,根据不同对比剂双相注射速度,进行主髂动脉和下肢动脉成像,将不同注射速度动脉成像的SNR、CNR、动脉评分和静脉增强记分进行对比,确定最佳动脉成像的对比剂注射速度。2) 应用体线圈和双相对比剂团注,使用不同零填充技术和扫描矩阵,评价膝以下小动脉图像质量的改善情况。3) 将前述对比剂双相注射速度、膝以下小动脉成像矩阵和零填充技术应用于周围动脉疾病的诊断,明确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材料与方法 1) 11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三组,所有检查均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Signa,GE Medical Systems,Milwaukee,Wis),使用体线圈和3D fSPGR序列成像,应用三站成像技术,扫描范围从肾下腹主动脉到踝部血管。扫描参数为TR/TE,4.5—4.7msce/1.0-1.1msec,FA30°,矩阵256×128—224;FOV44cm×39.6 cm,层厚2.0—3.0mm;层数34—42;用ZIP512和ZIP2零填充技术。马根维显(Magnevist,gadopentetate dimeglumine,Gd—DTPA)0.2—0.25mmol/kg,用自动高压注射器((Medrad Spectris;Medrad,lndianola,Pa)进行对比剂双相团注。注射速度为所有组第一相将总剂量的一半按2.0ml/sec注射,第二相将总剂量的另一半分别按第一组1.0ml/sec,第二组0.8ml/sec,第三组0.5ml/sec注射,最后2.0ml/sec注射20ml生理盐水。注射对比剂前先进行蒙片扫描。应用自动移床和对比剂团注跟踪软件(SmartPrep,GE Medical Systems)进行团注对比剂的时实跟踪检测和自动触发。2) 11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三组。除第三段矩阵和零填充技术不同外,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其他扫描参数均与前相同。第一组和第二组矩阵256×224,第一组用ZIP512和ZIP2内插,第二组用ZIP1024和ZIP4内插;第三组矩阵320×224,用ZIP512和ZIP2内插。所有检查均应用2.0ml/sec、0.5ml/sec双相注射速度。3) 周围动脉疾病患者采用2.0ml/sec、0.5ml/sec双相注射速度,进行三站CE MRA成像。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采用2.5ml/sec单次注射速度行两站CE MRA成像。其他扫描参数与前两部分相同。结果1) 各组SNR和CNR进行组间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但第三组SNR和CNR值最高。与第一和第二组比较,第三组静脉增强最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2)用320×224矩阵获得膝以下动脉分枝数最多,SIS评分和动脉评分最好,SNR和CNR平均值也最高。与其他两组动脉评分进行t检验比较,第三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