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中医“既病防变”理论,从整体、分子及细胞水平探讨加味黄芩汤对肠道炎症及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及与IL-6/STAT3通路调控作用的关系。明确IL-6/STAT3信号通路与慢性炎症及癌变的关系,达到预防炎症性肠病癌变的目的,最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为防治结直肠癌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探索新的防治方法。方法:1.实验一:将大鼠7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加味黄芩汤组、美沙拉嗪组、黄芩汤组、马齿苋组,每组10只,参照文献方法制作TNB 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模型。结肠组织做病理切片;放射免疫检测血清IL-6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MPO;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sIL-6Rα、gp130; RT-PCR方法检测STAT3、IL-6mRNA。2.实验二:将小鼠7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芩汤组、加味黄芩汤组、马齿苋组,每组15只,依据文献复制小鼠结肠炎相关结肠癌(CAC)模型。组织病理学观察;细胞凋亡指数;ELISA法检测MPO、TNF-α水平。3.实验三:将小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环磷酰胺组、黄芩汤组、加味黄芩汤组,每组10只,建立S180肉瘤接种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及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oCon-26)培养;体内抑瘤作用观察IR;T淋巴细胞增值:体外抑瘤作用:对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oCon-26的作用。结果:1.加味黄芩汤能够改善炎症性肠病大鼠进食量及排便,减轻肠粘膜水肿,与模型组、黄芩汤组、马齿苋组、美沙拉嗪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在血清IL-6、肠组织MPO及血清sIL-6Ra、gp130含量,STAT3、IL-6mRNA的表达水平等方面,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芩汤组、马齿苋组、美沙拉嗪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芩汤组、马齿苋组、美沙拉嗪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加味黄芩汤能减轻炎症性肠病癌变小鼠结肠粘膜水肿,减少炎症反应,与模型组、与黄芩汤组、马齿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在对细胞凋亡指数、MPO及TNF-α的影响方面,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黄芩汤组、马齿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芩汤组与马齿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加味黄芩汤能够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抑制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生长,抑制小鼠结肠癌细胞CoCon-26的增殖能力,加味黄芩汤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黄芩汤组、马齿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环磷酰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加味黄芩汤能够改善大鼠进食量及排便,进一步减轻肠粘膜水肿;通过降低大鼠血清IL-6、肠组织MPO及血清sIL-6Rα、gp130含量,进一步减轻sIL-6Rα与IL-6形成复合物而引起的炎症反应;进一步通过IL-6/STAT3信号通路,下调大鼠肠组织STAT3、IL-6mRNA的表达水平,起到抑制炎症的发生。2.加味黄芩汤能改善结肠粘膜水肿,减少炎症反应,降低MPO、NF-α水平,抑制细胞凋亡。说明加味黄芩汤通过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细胞水肿,抑制细胞凋亡,进一步抑制炎症发生癌变。这可能是加味黄芩汤抑制炎症性肠病癌变的机制之一。3.加味黄芩汤能够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促进机体细胞免疫,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效抑制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生长。可以抑制小鼠结肠癌细胞CoCon-26的增殖能力,减少肿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