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体外诱导naive T细胞向TH17细胞的分化及花姜酮的干预研究目的:建立小鼠体外诱导Thl7细胞及其培养的方法并初步探索花姜酮(Zerumboe)对Th17细胞的分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6-8周龄SPF级BALB /c雌性小鼠脾脏中的CD4+CD62L+T细胞,用anti-CD3抗体、anti-CD28抗体、白细胞介素(IL)一23、转化生长因子(TGF)一beta、IL一6等刺激72h促进CD4+CD62L+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花姜酮(1μμM)组、花姜酮(10μμM)组、花姜酮(30gM)组。应用ELISA检测IL-17的表达,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Th17细胞的比例,RT-PCR检测IL-17mRNA及ROR-γT mRNA的表达。结果:1.该诱导方案可使TH17的分化明显升高。花姜酮可以抑制TH17的分化,并且呈剂量依赖性。2.上清液中IL-17含量也可以被花姜酮剂量依赖性的抑制。3.花姜酮可以剂量依赖性的抑制IL-17A mRNA及ROR-γt mRNA的表达。结论:在体外花姜酮可以抑制小鼠脾脏CD4+CD62L+T细胞向TH17的分化及IL-17的分泌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ROR-γt的表达。第二部分花姜酮对中性粒细胞哮喘模型小鼠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目的:初步探讨花姜酮对中性粒细胞哮喘模型小鼠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6-8周龄SPF级BALB /c雌性小鼠30只,体重20-25Kg,由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随机分为五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地塞米松组(C组)、花姜酮低剂量组(D组)、花姜酮高剂量组(E组)。除A组用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PBS)外,其余四组均在第0、1、2和7天用75μg OVA+10μg LPS滴鼻致敏,第14、15、21和22天用50μg OVA滴鼻激发。在OVA滴鼻激发的半小时前,五组分别给予PBS(200ul)、 PBS (200ul)、地塞米松(1mg/kg)、花姜酮低剂量(10 mg/kg)、花姜酮高剂量(50mg/kg)给小鼠腹腔注射。小鼠末次激发24小时后,摘眼球取血,开胸行气管肺泡灌洗术,取肺脏和脾脏。将外周血和回收的BALF,离心取上清液-80℃保存备用,BALF沉淀细胞在显微镜下行细胞总数、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计数。取右肺下叶组织作病理切片,观察HE染色下的组织形态、气道上皮损伤,气管及血管周围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的情况,观察免疫组化下的P-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用ELISE的方法检测小鼠外周血、BALF中IL-17的含量。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脾脏中TH17细胞的比例。RT-PCR检测肺组织中ROR-γt mRNA、 IL-17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ROR-γt口P-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花姜酮治疗组小鼠的抓耳、挠腮、打喷嚏、躁动等反应明显较哮喘组及地塞米松治疗组轻,高剂量组抑制作用更明显。 2.花姜酮治疗组小鼠的肺泡灌洗液的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比哮喘组及地塞米松组明显减少,且高剂量组减少能够明显。小鼠肺病理炎症显示情况同上。 3小鼠脾脏TH17细胞的比例高剂量组最少,低剂量次之,与哮喘组及地塞米松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泡灌洗液中IL-17的比例情况同上。4.小鼠肺脏IL-17mRNA、ROR-γTmRNA、经过PCR检测,结果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明显比哮喘组及地塞米松组表达减少;哮喘小鼠肺脏ROR-γT、P-STAT3蛋白的表达也能被花姜酮明显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花姜酮对中性粒细胞哮喘模型小鼠的治疗有可能是通过抑制STAT3-ROR-yT通路来抑制TH17细胞及IL-17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