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危害仔猪重要的传染性病原,多年以来,由于兽医临床的不规范性用药导致其耐药性在生产中广泛性存在。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菌的耐药性跟细菌生物膜有很大关系,细菌生物膜可以被一些中药成分影响,从而介导抗生素进入细菌生物膜,杀灭细菌生物膜内的细菌,提高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愈率。这对目前仔猪大肠杆菌病高度耐药的情况是有其积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拟利用正交试验建立大肠杆菌生物膜模型,然后利用五个药物实验组进行大肠杆菌生物膜抑制实验,最后以患有黄白痢的仔猪作为实验动物观察不同药物组的治疗效果。实验选用临床菌进行分离鉴定得到大肠杆菌后进行培养,以不同的大肠杆菌浓度、不同培养时间和不同培养温度作为影响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表L9(34),以酶标仪测定所得的OD值作为指标来筛选大肠杆菌生物膜(BF)的最佳形成条件。结果生理生化实验表明所分离细菌为大肠杆菌,扫描电镜显示在最优条件下培养所形成的大肠杆菌BF模型较为成功,最优条件大肠杆菌OD平均值达到0.450,RSD为0.76%。实验采用二倍稀释法进行大肠杆菌的MIC测定,待大肠杆菌BF造模成功后,用不同药物组:Ⅰ组为氟苯尼考,Ⅱ组为五味子,Ⅲ组为双黄连,Ⅳ组为氟苯尼考联合五味子,V组为氟苯尼考联合双黄连来比较各组对观察其对大肠杆菌BF的作用。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的MIC值最小,五味子最大。而相对于单独用药,V组对大肠杆菌BF的抑制效果最好(p<0.05),达到了73.82%±0.15%,Ⅳ组对大肠杆菌BF的抑制作用也强于单独使用氟苯尼考或者五味子,达到了66.63%±0.18%。实验选择种猪场已发生黄白痢的哺乳仔猪200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40头,进行不同药物组治疗效果试验比较,药物分组按测定大肠杆菌SMIC方法进行。结果V组仔猪死亡率仅5%,低于其它实验组,而氟苯尼考组死亡率最高。V组仔猪治愈率达到92.5%,远远高于其它实验组。以上结果说明所分离细菌经过鉴定证明是大肠杆菌,这为后续实验提供了实验平台。通过正交实验来筛选最佳大肠杆菌BF的培养条件,方法简单可行,大大的优化了实验方案,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氟苯尼考作为优秀的抗菌化学药品,对大肠杆菌MIC最小符合预期结果,但在观察不同药物组对大肠杆菌BF抑制作用时发现说明中药联合化学药物强于单独使用中药或化药。氟苯尼考联合应用双黄连注射液对仔猪黄白痢的治疗有明显效果显示出其具有较大的应用于仔猪黄白痢疾病临床治疗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