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是人类社会发展始终存在的问题,任何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贫困。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都十分关注贫困问题,包括贫困的产生背景、特征以及反贫困策略。在我国政府不懈努力下,到2020年,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基本解决,但是相对贫困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相较于绝对贫困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攻坚决战,相对贫困的内涵和特征更为隐蔽和复杂,且在城镇内部、农村内部及城乡之间具有不同的特征。本文对2014—2017中国统计年鉴以及2016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hinese Family Panel Studies2016,CFPS2016)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实证统计分析。首先计算反映不均等的泰尔指数可得出,虽然我国农村内部的不均等程度高于城镇内部,但城镇内部、城乡之间的差异对我国整体差异的贡献最大,即我国相对贫困问题主要集中在城镇内部和城乡之间。紧接着计算出我国城乡人口的等价收入,以全社会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确定相对贫困线,再确定全国城乡相对贫困人口比例,比较城乡人口相对贫困的特征,得出城乡人口相对贫困在收入类型、消费支出与结构、住房养房成本、家庭最高文化程度、地域等存在差异。在剖析城乡相对贫困人口成因的过程中,就地理位置、家庭人口特征、居住条件、医疗保障情况进行了城乡对比分析,发现导致城乡人口相对贫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结合我国城乡相对贫困人口的特征、成因,从城乡人口相对贫困的识别、防贫与反贫并行,尤其是针对相对贫困人口的帮扶向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在收入分配与再分配、城乡一体化、住房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提出政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