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家名老中医饶旺福治疗头痛(原发性头痛)的经验研究

来源 :江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4203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整理归纳饶旺福教授治疗头痛(原发性头痛)的门诊医案,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饶旺福教授治疗头痛(原发性头痛)的用药经验及学术思想。方法: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通过门诊学习,收集整理饶旺福教授治疗头痛(原发性头痛)的门诊病历,实时记录,筛选有效病历共120份。数据分析工具为SAS 9.4,数据分析方法为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深入剖析饶旺福教授治疗头痛(原发性头痛)的学术思想。结果:1.头痛西医分类结果:偏头痛58例(48.33%),紧张性头痛52例(43.33%),其它颜面神经性痛6例(5%),丛集性头痛4例(3.33%),临床以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较为多见。2.基本资料分析:性别分布:女性患者(69.17%),男性患者(30.83%),女性患病率超过男性患病率的一半;年龄分布:按频次高低排序为青年(18-45岁)65%,中年患者(46-69岁)29.17%,老年患者(69岁以上)及青少年(13-17岁)患者患病率较低,分别为3.33%和2.5%。3.头痛症状特点:起病形式:以慢性起病多见(53.33%),亚急性起病者(33.33%),急性起病(13.33%);头痛性质主要有胀痛(31.67%)、掣痛(23.33%)、隐痛(12.5%)、刺痛(10%)、跳痛(10%)、昏痛(10%);头痛部位按频次高低分布为单侧头部(26.67%)、全头部(19.17%)、双侧头部(13.33%)、部位不定(11.67%)、巅顶部(10.83%)、前额部(10%)、后头部(8.33%);头痛发作频率按频次高低分布以1月发作1-3次(41.67%)、1月≥15次(28.33%)、1月4-7次(27.5%)为主;头痛单次发作持续时间以持续6~12小时(32.5%)、24~72小时(24.17%)、1~6小时(22.5%)、12~24小时(15%)为主;头痛症状可由受风(58.33%)、劳累(55%)、情绪波动(37.5%)、受寒(23.33%)、月经(12.5%)、压力大(11.67%)等诱发并加重;缓解因素按频数高低分布以按摩(32.5%)、休息(30.83%)、热敷(20.83%)、服用止痛药物(18.33)、冷敷缓解(15%)为主。头痛程度以重度(66.7%)、中度(31.67%)为主。4.主要症状分析:共14个,按频次高低分布依次为头痛(100%)、呕恶(90.83%)、神疲乏力(65.83%)、头晕(49.17%)、夜寐差(46.67%)、口干(44.17%)、胸闷(43.33%)、便秘(37.5%)、心烦(37.5%)、恶风(33.33%)、畏寒(33.33%)、纳差(30%)、腹胀(23.33%)、口苦(20.83%)。5.舌脉象分析:主要舌象为舌质红(45%)、苔黄(35.83%);主要脉象为脉弦(55%)、脉数(42.5%)、脉细(35%)。6.证型:按频数高低排序为风邪夹痰(19.17%)、风邪夹热(15.83%)、风邪夹瘀(15%)、肝风上扰(15%)、阴虚火旺(15%)、痰浊阻滞(13.33%)、气血亏虚(10.83%)、气虚血瘀(8.33%)、风邪夹寒(8.33%)、脾肾阳虚(6.67%)、肝肾阴虚(6.67%)。7.病机要素:按频数高低排序,涉及脏腑频数分布结果:肝(43.33%)、肾(28.33%)、脾(18.33%);病理因素频数分布结果:风(75.83%)、痰湿(40%)、瘀(31.67%)、气虚(22.5%)、阴虚(20%)、热/火(15.83%)、阳虚(10%)、寒(8.33%)、气滞(8.33%);病性虚实分布:虚实夹杂(46.67%)、实证(31.67%)、虚证(21.67%)。8.核心药物:按照用药频次高低排列结果为:甘草(91.67%)、白芷(88.33%)、全蝎(87.5%)、白芍(86.67%)、党参(85.83%)、川芎(84.17%)、细辛(72.5%)、羌活(70%)、土鳖虫(51.67%)、黄芩(39.17%)、木香(35%);治疗头痛药物功效以祛风药为主达738频次(其中以解表药357次、活血化瘀药204次、平肝息风药172次为主)、其次为补虚药421次、清热药141次等;用药性味特点以辛药为主,达819次;用药归经特点:肝805次、脾705次、肺621次、胃498次、心400次、肾372次等,药物归经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肝经。9.常用药物配伍:常用药对有17对,按置信度高低排序依次为:土鳖虫、白芍,土鳖虫、白芷,蔓荆子、全蝎,鬼箭羽、白芍,细辛、白芍,羌活、白芷,土鳖虫、川芎,细辛、白芷,羌活、党参,白芍、白芷,黄芩、白芍,黄芩、白芷,细辛、全蝎,羌活、白芍,土鳖虫、党参,党参、白芷,川芎、党参。其中土鳖虫、白芍,土鳖虫、白芷,蔓荆子、全蝎,鬼箭羽、白芍4对药物配伍置信度最高,达100。10.药物聚类分析:得出五组聚类处方:第一组聚类处方为白芍、白芷、川芎、党参、甘草、火麻仁、木香、羌活、全蝎、土鳖虫、细辛;第二组聚类处方为当归、附子、黄芩、土茯苓、香附;第三组聚类处方为半夏、柴胡、酸枣仁、竹茹、茯苓、枳实;第四组聚类处方为白术、鬼箭羽、黄芪、蔓荆子、吴茱萸;第五组聚类处方为苍术、生地黄、蒺藜。结论:通过本次数据挖掘结果可得,头痛部位在清窍,与五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肝脏,病理因素以风、火/热、痰、瘀、虚为主,其中风为最关键因素,风又有内、外之别,辨头痛首先得辨表里虚实,头痛虚证并不单纯,常夹杂实邪呈虚实夹杂之证,在治疗中饶旺福教授以驱风为大法贯穿始终,同时兼顾其它病理因素酌加相应药物。饶教授强调头痛治疗需抓住主要矛盾、不忘次要矛盾,多样化、灵活用药。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本文意在通过运用加味滋水清肝饮联合耳穴压豆治疗阴虚火旺型PD失眠患者,观察患者睡眠、焦虑、生活质量及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评估中医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为今后在临床上运用中药合耳穴压豆治疗帕金森病失眠提供依据。方法: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选取57例符合阴虚火旺型帕金森病失眠患者,患者都来自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有29例,对照组有28例。
媒体融合的本质是技术融合,技术融合的本质是数字融合,亦即人类数字化技术的演进。迄今媒体融合最根本的障碍为何,依然是不论体制和机制都有所不同的中国和美国共同面临的第一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这个具有历史和技术双重积累的概念缺乏正确的理解,尤其是缺乏足够历史纵深感的考察,以及对技术和应用背后更深刻之价值观的理解和洞察,而易于掉入误区与陷阱。如今,媒体融合在中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且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目的:为了研究导师自拟的肝脾同调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通过对68例肝郁脾虚证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症状观察,客观地评价了该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本方的临床进一步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本课题选取来自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的6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编号,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4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肝脾同调方治疗,对照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患者干预前后语言功能、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等指标,探究化浊消风散联合针刺对PSA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影响,为临床治疗PSA提供更为有效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收集自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住院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痰湿型)患者共60例,采用拆信封的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
研究目的:本文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伍炳彩教授治疗心悸的临床医案进行分析,分析国医大师伍炳彩治疗心悸的辨证思路及用药组方规律,为中医治疗心悸提供用药借鉴和辨证思路参考。研究方法:选取伍炳彩教授从2016年7月到2020年11月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治疗心悸的临床医案,收集并整理以此作为原始材料,严格按照心悸的临床诊断标准纳入样本。其中符合条件的有260例(494次就诊记录)。全部临床资料利用Mi
目的研究热敏灸治疗帕金森病肌强直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月江西省中西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帕金森病肌强直患者90例,采用简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一(西药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二(针刺组)(30例)和治疗组(热敏灸组)(30例),其中热敏灸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热敏灸治疗,针刺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普通针刺治疗,西药治疗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三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根据其既往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