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相关文献以及临床病例进行研究,明确各危险因素与2型糖尿病发病之间的关系。证实体质因素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的科学假设,完善中医学对糖尿病防治的手段,初步提出针对2型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三级预防思路,预期达到对2型糖尿病进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方法:通过检索"pubmed"、“西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查找关于2型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明确各危险因素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横断面研究,初步得出中医体质与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关系以及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的易感体质类型,再进行基于中医易感体质的病例对照研究,发掘各危险因素以及2型糖尿病与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构建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三级预防体系。结果:1. meta分析结果应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以40岁为切点作为暴露因素,得出OR值2.82[2.29,3.47];以吸烟为暴露因素,OR值1.28[1.21,1.35];以肥胖与超重为暴露因素,OR值为3.80[3.43,4.20];以甘油三酯升高为暴露因素,OR值2.41[2.00,2.90];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作为暴露因素,得出得出OR值1.38[1.12,1.69];以收缩压升高为暴露因素,OR值3.53[3.24,3.84];以舒张压升高为暴露因素,OR值3.37[3.17,3.59];以运动为暴露因素,获得OR值为1.58[1.49,1.67];以空腹血糖升高为暴露因素,获得OR值20.65[18.04,23.63];以糖耐量异常为暴露因素,OR值11.48[9.38,14.05];以糖化血红蛋白为暴露因素,以5.5%为切点,获得OR值为8.79[7.52,10.28];以代谢综合征为暴露因素,得出得出OR值5.98[4.96,7.20];以一级亲属患有糖尿病为暴露因素,OR值2.20[1.93,2.51]。2.2型糖尿病各危险因素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把体质资料转化为计量资料,通过与对照组的比较以及组内9种体质方差分析的自身比较,各危险因素呈现体质倾向性,痰湿体质在各危险因素人群中占主要地位。以40岁为切点,高龄组倾向于气虚、阳虚体质;吸烟组倾向于痰湿、湿热体质;喝酒组倾向于痰湿、湿热体质;不运动组倾向于痰湿体质;血糖升高组倾向于痰湿体质;血脂异常组倾向于痰湿体质;超重或肥胖组倾向于痰湿体质;心脑血管疾病组倾向于痰湿体质;一级亲属糖尿病组倾向于痰湿体质;一级亲属心脑血管疾病组倾向于痰湿、血瘀体质。3.基于中医易感体质的2型糖尿病病例对照研究把体质资料转化为计数资料,对危险因素人群进行分层病例对照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与无危险因素人群对照,气虚体质、痰湿体质与糖尿病发病相关,其中痰湿体质为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OR值为2.994;具有1种危险因素人群作为对照组,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痰湿体质、特禀体质与糖尿病发病相关,其中痰湿体质为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OR值为1.947;具有2种危险因素人群作为对照组,平和体质、气虚体质、湿热体质、痰湿体质、特禀体质与糖尿病发病相关,其中痰湿体质为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OR值为1.842;具有3种危险因素人群作为对照组,气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与糖尿病发病相关,其中痰湿体质为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OR值为1.883;具有4种以上危险因素人群作为对照组,平和体质、湿热体质、特禀体质与糖尿病发病相关,OR值小于1。4.2型糖尿病中医易感体质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民族、学历、一级亲属患糖尿病、吸烟、不早睡早起饮食偏嗜、不运动、身体对季节适应性等因素相关。说明痰湿体质的形成与上述因素相关,其中曾接受高等教育、一级亲属患糖尿病、吸烟、饮食偏嗜、不运动、身体对季节变化适应较差为痰湿体质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吸烟、缺乏运动、高血压、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心脑血管疾病、一级亲属患糖尿病、一级亲属患心脑血管疾病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与中医痰湿体质密切相关,以纠正痰湿体质为切入点,配合现代医学危险因素的控制,构建中西医结合2型糖尿病三级预防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