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月15日,中美双方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但中美贸易摩擦处于僵持阶段的状态并未得到根本改变,而且在新冠肺炎疫情、油价、股市三重影响下,世界经济衰退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保护主义、单边措施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主流。半导体产业一直是中国的关键产业,也在这次中美贸易摩擦中受到较大的冲击。日本半导体产业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一度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因此也成为了美国强力干扰的对象。中日两国的半导体产业都曾经和正在经历美国的干扰甚至打压,中国应该吸取日本的经验与教训,以尽快实现半导体的强劲发展。半导体产业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有政府的影响,日美两国的半导体贸易摩擦更是政府直接参与,因此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本文的核心理论,幼稚产业理论解释了后发国家保护半导体产业的必要性,囚徒困境解释了为什么政府的保护不能持续。本文从微观着眼,兼顾日美两国的宏观情况,重点围绕半导体贸易摩擦进行全面的分析。日本在石油危机之后依旧保持稳定发展,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了电子产业,而电子产业的核心就在于半导体。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日本取代美国成为半导体出口大国,这引来美国的反击。美国依托自身的综合实力优势,以国内制裁推动国际谈判,逼迫日本采取措施开放市场;日本试图像往常一样推诿拖拉,但由于半导体产业的特殊性和其他国家与地区对半导体产业的争夺,最终导致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一度衰落。日美半导体产业所发生的摩擦,对两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虽然短期内获得了巨额的收益,但是这种收益是依托于泡沫经济之上,为半导体产业的萎缩埋下伏笔;美国不再坚持自由贸易的立场,转向国家干预,并且获得了在半导体产业内的长足发展;世界范围内的保护主义色彩加深,但是全球半导体技术取得了进步,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从日美摩擦中发展了本地的半导体产业。虽然中国的半导体产业还处于追赶阶段,但是日美半导体贸易摩擦给中国的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启示。从宏观上讲,要深化改革开放,提升本国的经济活力,协调“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微观上讲,半导体产业要立足研发、加大投资,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实现技术突破。在国际事务中,企业应主动开拓出口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政府在谈判中坚持底线,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论文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为导论,对论文内容进行铺垫;第二章是理论和定义,阐述半导体产业的特点,界定“贸易摩擦”和“半导体贸易摩擦”,涉及的经济学理论有: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战略贸易政策理论和囚徒困境理论;第三章首先介绍日美半导体贸易摩擦产生的四个原因,然后对两国的半导体产业及其贸易摩擦的历史过程进行叙述。以两次半导体协议的签署时间为节点,将贸易摩擦分为三个阶段;第四章总结美国在贸易摩擦中所采取的措施,概括来说,就是美国凭借其国际地位采取政治手段,对日本的半导体产业进行打压;第五章归纳日本的应对策略。总体而言,就是防守策略,通过让步缓解矛盾,通过迂回手段化逆境为顺境;第六章从日本、美国、世界三个角度分析此次摩擦所产生的影响。整体来看,既有客观上产生的积极影响,也有主观上造成的消极影响;第七章,将视角拉回到中国,从日美半导体贸易摩擦中提炼出对中国的启示,概括中国的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以及中美半导体摩擦过程,总结日本应对策略中在经济、政治上的经验与教训,根据这些经验与教训为中国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