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SRP的认知多信道MAC协议实现技术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eiguo1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频谱资源的短缺问题也日益严重。认知无线电技术能够感知“频谱空洞”,并通过机会式的频谱接入和切换实现对频谱空洞的利用,同时不影响授权用户的通信,从而有效地提升有限频谱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现有多种异构无线网络的有效融合。进一步地,认知无线网络需要采用高效的多信道MAC协议为相邻认知节点协商出基于频谱空洞的通信机会,并有效解决授权用户出现时的通信信道重构问题。现有大多数的多信道认知MAC协议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有赖于全网节点时钟的精确同步和需要利用部分或全部节点皆可用的控制信道来实现节点间的通信机会协商。在实际应用中,这两个要求是很难同时满足的。为此,现有文献提出了多种基于跳频汇聚的异步认知MAC协议,在避免对某个特殊信道过分依赖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节点通信对时钟同步精度的要求。然而,这些协议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跳频序列的设计,只推导出了时钟异步情况下的相邻节点通信汇聚时延的理论上限,却未能对协议实现的具体细节进行优化设计。此外,目前对于基于跳频汇聚的异步认知MAC协议的研究基本停留在软件仿真阶段,缺乏基于实物平台的实验演示验证。为此,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是为基于跳频汇聚的异步认知MAC协议设计完整的系统状态机以及相应的性能优化方法,并基于USRP硬件和GNU Radio软件无线电平台进行实验演示验证。首先,本论文参照同步多信道MAC协议的基本思想为基于跳频汇聚的异步认知MAC协议设计了具体的协议系统状态机,在分析该状态机设计原理的基础上,明确了该协议过程中的状态转移条件和应执行的具体动作,详细阐述了本文采用的多线程控制技术、系统线程控制方法和每个线程的运行流程,从而为下一步基于USRP软件无线电平台的实验演示验证奠定了基础。其次,针对本协议设计的异步特性,本论文进一步分析了认知发送节点在每个跳频时隙内发送时间的优化选择问题,并基于Q学习提出了一种发送时间的递归优化选择方法。通过实验验证可以看出,通过基于Q学习的发送时间优化能够有效减少认知收发双方的跳频汇聚时延和提升认知跳频通信的性能。最后,本论文还对基于跳频汇聚的异步认知MAC协议进行实验演示验证。通过对USRP软硬件平台的测试以及与协议相关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本论文设计的系统状态机可以实现异步认知MAC协议的基本功能,而针对协议实现方案的实验测试结果也基本符合异步认知MAC协议性能的理论范围。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基于ISA、PCI接口的数据通信系统在使用中表现出许多弊端,针对这种现象,结合新兴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USB接口的数据通信系统的实现方案,实现PC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的CAN总线通信技术逐渐被引入到船载仪表的设计中。   鉴于CAN总线技术的突出优点及其在船舶领域的成功应用,本课题针对仪表系统的发展方向,结合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流媒体技术的产生满足了人们快速获取多媒体信息的需求。因此,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相关开发与应用成为当前热点之一。视频会议,视
聋儿康复训练系统主要是将受训者所发语音进行处理后提取出语音的特征,然后再进行语音的识别训练,让受训者将自己的发音和标准音的特征参数进行比较,逐步纠正自己的发音。语
指纹识别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身份识别技术,也是目前生物识别技术发展的最为成熟的一个分支。作为一种飞速发展的技术,指纹识别已经在刑侦领域大显身手,在银行身份认证等民
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以其高效的频谱利用率和良好的抗多径衰落性能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之一。由于每个OFDM符号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媒体的推广应用,产生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图像。如何有效地对这些图像进行分析、存储和检索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视化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在工程和计算各个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仿真领域,可视化技术的引入成了一个热门研究方向,并得到大力发展。在雷达仿
LDPC码是线性分组码的一种,它的校验矩阵有一个明显的优点,那就是其有较好的稀疏性,性能可以接近香农限,最初是在1960s年代由Gallager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由于当时计算能力
空间谱(DOA)估计是阵列信号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雷达、通信、声纳等众多领域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空间谱估计侧重于研究空间多传感器阵列所构成的处理系统对感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