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三彩是唐代低温铅釉陶器的简称,造型丰富多姿、釉色斑斓绚丽,直接或间接折射着大唐的繁荣盛世景象,是我国古代传统陶瓷艺术宝库中的重要品类。它在汉代低温铅釉陶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运用多种釉色手法,突破以往单色釉的局限,是唐代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唐代文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唐三彩的工艺特色鲜明,承汉代低温铅釉陶器,启宋三彩、辽三彩、明清颜色釉等,且处于从陶器到瓷器的转变阶段,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是承前启后的特殊转折点。伴随着唐三彩的声名鹊起和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市场出现大量仿品,形成鱼目混珠现象,鉴定辨伪困难。如果对文物的真伪莫辨,时代错讹,对文物研究者来说就无从对它进行科学研究,对保护工作者来讲也失去科学依据,对于收藏者而言,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而唐三彩的工艺及辨伪研究是现实生活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围绕唐三彩的工艺及辨伪研究这一主题,首先将收集的唐三彩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真品、仿品)进行梳理,为以后的研究提供详实的材料基础。其次根据需求对唐三彩的实物资料(真品、仿品)进行实验,将获得的第一手图片资料和数据资料进行筛选、分类、归纳。最后采用文物鉴定学、考古学以及美术学的研究方法,对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和辨伪进行研究。内容编排上,首先对唐三彩的基本概况进行论述,包括概念界定及渊源、出现及兴盛原因分析、出土现状综述与分类,初步展示唐代艺术大花园中的这朵光彩灿烂的奇葩。其次描述了唐三彩的传统工艺与伪品工艺,分析唐三彩真品与仿品制作工艺的同时,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成为辨伪研究的基础。再次从传统鉴定、微观痕迹、成分检测三个角度对唐三彩进行鉴定辨伪研究。传统鉴定方面,分析真品与仿品胎体特征、釉面特征、出土痕迹、工艺痕迹四个方面的差异;微观痕迹方面,采用高倍电子显微镜对唐三彩真品与仿品的釉面微观痕迹进行观察,探讨开片、银霜、釉面腐蚀状况、气泡四个方面的差异;成分检测方面,利用EDX-3600L能量色散X荧光谱仪测量真品与仿品胎、釉(黄釉、白釉、绿釉)中Na、Mg、Al、Si、P、K、Ca、Ti、Mn、Fe、Co、Cu、Zn、As、Rb、Sr、Zr、Ba、Pb的百分含量,通过科技成分检测,分别得出真品与仿品胎、釉(黄釉、白釉、绿釉)各元素含量的区间值,并归纳出仿品与真品胎、釉中各元素百分含量的主要区别。最后讨论了唐三彩艺术风格的辨伪意义,分析真品唐三彩的艺术风格及其流变历程,并讨论了赝品“唐三彩”的风格谬误。本文通过对唐三彩的工艺及辨伪进行研究,完善人们对唐三彩的认知,为唐三彩的鉴定辨伪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