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社会化服务效应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56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粮食安全问题加深、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压力下,在农业机械技术发展、国家各方面综合实力增强的正面作用下,促使全社会掀起了又一轮发展农业机械的热潮,但在小农经济体制的限制下,我国很大部分地区的农业机械化道路需要通过农业机械化服务的发展,通过农机的“社会共用”来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够有效的解决现实的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迫切性与小农经济下家家户户拥有农业机械的不可能性矛盾。   本研究旨在分析湖北省实际农业生产状况下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现状、效应以及农机作业水平的影响因素等等,主要是阐述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农机作业服务现状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经济效应与影响因素情况。   第一,文章先利用问卷、统计数据和调查资料,基于农户的需求层面,描述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主要组成部分的发展情况,特别阐述了农机作业服务的现状,发现农机作业服务在农村社会中需求旺盛,但是各类机械化发展程度不一致,其他农机社会化服务项目发展迅速,但有待进一步提升。   第二,对农机社会化服务效应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农机作业服务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种植面积,减少抛荒现象,保障农业产出;各类群体可以从农机社会化服务中获得节本增收的效益:尝试利用数学推导,分离出自用型农机户购机的限制条件为土地面积,通过计算公式,举例估算出购买一定价值农机所具备的最小耕地面积大小,农机购置补贴可以降低条件的下限,起到一定的诱致作用。结论显示,现阶段湖北很大一部分家庭不具备购买一定价值农机所具备的耕地面积,农机作业服务依然是其最优选择;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开展可以有效得减轻劳动负担,转移劳动力;农机作业服务的推广带给农村环境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   第三,再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农机作业水平的影响程度,得出提高收入水平是提高农机作业水平的最强有力和根本性的手段。   最后,提出对策和建议:提高农机服务的范围;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促进农机组织的发展;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规范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提高农民的科技储备;提高政策的预见性和注重农机社会化服务职能的转变等等。
其他文献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教师培训模式则是教师培训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对教师培训历来比较重视,在实践中发展出多样的教师培训模式。我们在对学校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听课、反思日记、师徒结对等方式被广泛应用,学校对于教师的外出培训和校本培训都逐渐重视。在教师专业化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都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教师培训的过程就是知识的转化过程,本文
2008年,漯河市以全省“教师培训年”活动为契机,拓宽思路,选准载体,创新方式,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工作力度,积极构筑优质培训高地,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在开展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漯河市注重创新培训模式,如举办高层次的英语培训班,积极拓宽学历培训的渠道,扎实推进骨干教师培训,大力推进校本研修,深入实施新课程培训,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强力办好名师论坛,等等,以此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中,
教师培训尤其是校本培训如何注重贴近性、突出针对性、讲求实效性?三门峡市二中立足实际,通过“校长讲座”的形式,从教育理念、教育观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对教师进行系列深入细致的培训,理清了教师的思想认识,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推动了学校内涵发展。  任何学校,没有教师的主体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在三门峡市二中,备课组、班级教学团队建设是推动学校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教育的大课题。为此,在《两个团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