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ai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银行业当前的竞争格局是外资银行抢滩中国,新兴商业银行异军突起,国有商业银行仍占主体。商业银行是在合法经营基础上追求利润的金融企业,尤其在金融海啸的当下,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更好的把握机会,提高其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提高其获取利润的能力,而从效率的层面看就是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或促使收益最大化。效率作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也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   对于商业银行,利用DEA等非参数法,可说明商业银行的总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总效率评估的是商业银行当前的生产点与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前沿之间技术水平运用的差距:纯技术效率测度的是商业银行当前的生产点与规模报酬变化的生产前沿之间技术水平运用的差距;规模效率衡量的是商业银行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前沿与规模报酬变化的生产前沿之间的距离。   本文尝试运用数据包洛法中的DEA方法,选择存款余额和员工人数作为投入指标,把银行净利润和贷款余额作为产出指标,选择了5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余10份制商业银行共计15全国性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分别计算出1999年至2007年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应,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均为纯技术有效,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纯技术效率也很高,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差无几,只需加强生产技术的投入。然而,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效率远远高于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呈现规模有效或者规模效应递增的趋势,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则相反,呈现规模无效并递减的趋势。   针对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差异的原因进行探讨性分析,主要从技术进步,规模效应,资源配置和产权结构四个方面进行。
其他文献
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 在全球信用不断膨胀的背景下,信用风险暴露也越来越严重。信用风险已经成为各国金融系统所面
从创新的层次来看,关于创新的研究主要有宏观的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中观的产业创新系统和微观的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而城市创新属于区域创新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