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休谟”争论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u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休谟的“因果关系”问题是西方哲学史中的重要话题之一。近几十年来,一些英美哲学家尝试在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模式下重新处理这个问题,这些努力形成了一个被称为“新休谟”的思潮。这一思潮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意见之间的相互纷争即“新休谟”争论。其焦点是休谟的因果关系是否存在必然性,以及休谟本人在讨论因果关系时是否接受“力”这一概念。这些争论赋予了休谟因果理论以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的时代精神,有力推动了人们对休谟因果理论的理解。本文从“新休谟”的三个派别入手,对反实在论、实在论和准实在论之争的代表人物和观点进行研究比较,分析了因果关系之间的必然性与“力”的概念。具体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新休谟”三个派别,即反实在论、实在论和准实在论中有关因果关系的国内外现有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并分析比较了三个派别对因果关系必然性的不同观点及看法。其次,对休谟因果关系理论进行追溯,阐述休谟关于原因的两个定义,并对新休谟关于原因定义的不同理解上产生的争执进行梳理,反思休谟哲学理念,对自然主义提出者的观点进行解释,试图从原因的定义中找寻因果关系的根本问题。再次,比较了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对休谟怀疑主义观点与观念理论的假定与设想,分析了实在论者关于因果关系的自然主义观点。通过具体的理论争辩,对两种理论的相互融合做出合理解释,讨论了“新休谟”理论中的因果关系间存在必然性的可能。此外,提出把物理学作为因果关系的基础的设想,从而在对因果关系必然性的分析中引入“力”这一物理学概念。最后,分析了休谟是否接受“力”这一词,这可以追溯到牛顿的“力”的概念。新休谟的倡导者们把休谟对因果关系是否存在“力”这一观念分成两个时段,一开始,休谟并没有承认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的力,对牛顿“力”的概念的接受,使得休谟在语言上承认因果之间存在一种神秘的力,并且休谟以一种直接指代的方式讨论因果力,这是一种实在论的观点。因果关系问题是休谟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准确理解当代英美哲学界围绕此问题所产生的“新休谟”争论能够为我们在21世纪重新阐释这个问题提供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为了探讨生物型表面活性剂溶液在煤表面的润湿吸附规律,选定茶皂素、蔗糖酯、无患子和脂肽这4种结构性能不同的生物型表面活性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种溶液在煤表面接触角和
<正>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又有媛叟等号,为清后期重要书家、诗人、学者,故研究清代书学及诗学者每将何氏列为研究对象,而随着学界对何绍基研究的全面深入
目的 探讨舌下腺囊肿的临床特征、评价手术方式、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对近四年23例舌下腺囊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23例舌下腺囊肿中,口内型16例、口外型4
新媒体依然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新媒体与当代青年之间的亲缘关系首先要归结为作为新媒体的技术基础的信息技术与青年之间的亲和关系。本文在厘清新媒体定义的同时,分析了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与其他各国的往来更加密切,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变得越来越明显,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称恩施州)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近年
<正>临床路径是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某种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效性的整体服务计划,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1]
目的1、观察不同临床分期胃癌患者术前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探讨胃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与临床分期的关系;2、观察榄香烯乳注射液对不同临床病理分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
目前癌症患者与日俱增。到2010年,癌症致死率将超过心脏病,成为全球头号杀手。我国癌症发病和死亡率也不例外,目前呈逐年上升趋势。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我国最常见
前言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是一类多功能的多肽类生长因子,几乎体内的每个细胞都产生TGF-β并存在其受体。TGF-β1作为TGF-β的一个重要亚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