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十二五”时期以来,黑龙江省加大力度,推进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农业信息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到2017年,基本实现农业信息服务到村全覆盖,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特别是农业信息传播环境不畅等方面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本文对黑龙江省农业信息资源传播环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对于推动黑龙江省提升农业经济发展实力,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实现农业国际化、农业现代化以及农业信息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信息传播理论、信息资源配置理论等为理论基础,运用实地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从黑龙江省农民收入、农民家庭联网设施及用途、各类农业节目和农民的适应性、农民对网络信息化培训的认知、接收农业及相关信息的方式和习惯、对于农业政策的了解及参与度、农业信息传播环境的基础设施和软件传播环境等方面对黑龙江省农业信息传播环境进行了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仍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占比53.5%,外出务工占比44.5%。黑龙江省约有92.3%的农村家庭有移动电话,农村居民家庭有线电视普及率为85.3%,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视的普及率不断提高,电脑普及率仅为25.6%,制约黑龙江省优化农业信息传播环境。75%以上的农民回答会用智能手机看新闻、社交软件聊天、观看直播平台直播节目,用智能手机浏览农业信息和相关技术的农民不足30%。农业信息传播环境硬件方面存在: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的电视和广播覆盖程度及使用率仍需提高、农业网站建设和农业电视节目板块制作不完善、农业信息资源缺乏整合,共享程度较低等四方面问题,农业信息传播的软环境方面存在: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农民主动获取农业信息的积极性不强、利用和使用农业信息的能力较低等问题。在借鉴国外发达农业国家实践经验启示基础上,针对性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适宜农民浏览的信息网站、农业电视栏目制作等优化农业信息传播硬件环境对策建议和提升农民的信息素养、提高农民主动获取各类农业信息的能力、培养农业信息服务人才等农业信息传播的软环境优化对策建议。